书迷阁

书迷阁>全家夺我军功,重生嫡女屠了满门 > 第691章 父王想你想的不得了(第1页)

第691章 父王想你想的不得了(第1页)

那一颗压在许靖央心上的石头,在这一刻松快了许多。

她深吸一口气,思绪变得更加清醒。

萧宝惠没有死,可是,她也绝对没有力气自己爬出棺材。

当时她身负重伤,被司逢时捅了一剑,危在旦夕。

是有人将她救走了?

许靖央的思绪百转千回,终于渐渐落定,神情也随着冷了下来。

“有人扣押了宝惠,藏起了她。”

因为,若那人是好意,想要救她性命,不会这么久都不将宝惠送回大燕。

许靖央乃至萧贺夜,还有平王,不少势力都在想办法搜寻。。。。。。

夜阑人静,紫茉莉堂的烛火仍亮着。苏清越伏案执笔,正在誊写《铭心录》第七卷。窗外秋风拂过庭院,吹动檐角铜铃,叮咚作响,仿佛与十年前那口破井之钟遥相呼应。她搁下笔,抬手揉了揉酸涩的眼角,目光落在案头一册泛黄的手札上??那是母亲临终前留下的唯一遗物,一页残诗,字迹斑驳:“儿若得见天光,莫忘井底寒霜。”

她轻轻抚过那行字,心头微颤。

这十年来,她走得太快,也太远。天下女子书院如雨后春笋,承明奖年年颁布,朝中女官已占三成,边关女将屡建奇功。世人说起“苏先生”,不再冷笑讥讽,而是肃然起敬。可她知道,那些沉在水底的暗流,从未真正退去。

就在此时,门扉轻叩。

“姑母。”一道清脆的声音传来,“是我。”

苏清越抬头,见是侄女苏婉儿推门而入。少女不过十五岁,眉目间却已有几分英气,手中捧着一只漆盒,神色凝重。

“这么晚了,还不歇息?”苏清越温声问。

苏婉儿将漆盒置于案上,低声道:“方才巡夜时,发现有人翻墙入院,在后园埋下此物。我亲手掘出,未敢惊动他人,特来禀报。”

苏清越眉头微蹙,打开漆盒??里面是一卷烧焦的纸页,边缘蜷曲发黑,中央却勉强保留一行墨字:“鸣钟者,终将哑。”

她指尖一顿。

这不是威胁,是预言,更是回音。

她缓缓合上盒盖,沉默良久,才道:“你做得很好。此事暂且封锁,不得外传。”

苏婉儿却不肯退,“姑母,这些年我们建书院、立规章、启民智,可为何仍有这般恶念滋生?难道……人心真的无法改变?”

苏清越起身,走到窗前,望着满庭月色如霜。“你说得对,制度可以改,律法可以颁,但人心如野草,春风一吹,便又疯长。”她回身看着少女,“可你知道为什么我要坚持每月十五开‘铭心堂’吗?不是为了让人流泪,是为了让记忆扎根。当一个女孩亲眼看见三百年前的祖母如何被拖出学堂、活活烧死,她就不会轻易说‘算了’;当一个男孩听见曾祖母因写出一本医书而被族谱除名,他或许会停下举起的手。”

她顿了顿,声音低沉下来:“这世上最可怕的,不是有人作恶,而是所有人都觉得‘本该如此’。”

苏婉儿低头不语,片刻后忽然抬头:“那……我们接下来怎么办?”

苏清越从袖中取出一枚铜牌,递给她。“明日你随我进宫,面见新帝。”

“新帝?”苏婉儿一怔,“陛下不是才登基半年?怎的又要……”

“他病了。”苏清越淡淡道,“不是身体,是心病。他母亲出身寒微,幼年随我母亲一同关在冷宫,靠背诵《算经》熬过寒冬。如今贵为太后,却整日闭门念佛,不敢干政。而这位少年天子,每日批阅奏章,看到‘女子参政’四字便头痛欲裂,御医说是‘胎里带来的郁症’。”

苏婉儿倒吸一口凉气:“竟至于此?”

“不是病,是毒。”苏清越眸光锐利,“是千年礼教浸入骨髓的毒。他们怕女子掌权,更怕自己不再是主宰。所以一旦有风吹草动,便会反弹得更加凶狠。”

她望向远方宫阙,语气坚定:“我要带他去看镜。”

“铭心镜?”苏婉儿震惊,“可……镜已碎,魂已散,如何再启?”

苏清越嘴角微扬:“你以为那七道碎片融入我们眉心,只是为了纪念?不,那是种子。每一粒,都蕴藏着历代才女的记忆与意志。只要七脉之后再聚首,以血为引,以信为媒,便可重召镜灵。”

她转身取出一封密函,封口印着七朵紫茉莉。“我已经联络其余六位后人,她们将在三日后抵达京师。这一回,不只是观镜,是要让帝王亲见历史真相。”

三日后,南海别院。

七位女子齐聚一堂,皆着素衣,额间隐现微光。她们分别是柳芸、秦若兰、裴念慈、程婉儿、林小满、周玉娘、沈兰心之后裔。十载光阴,她们各自传承家学,或精机关,或通星象,或擅医药,或长文史。今日重聚,如同七河归海。

苏清越立于中央,手持一支青铜钥匙??那是当年从敦煌遗刻中拓印出的图样复原而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