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阁

书迷阁>子不类父?爱你老爹,玄武门见! > 第二百九十四章 良宴(第1页)

第二百九十四章 良宴(第1页)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伸。”

“这是,今日良宴会?”

刘彻悠悠转醒,望着那舞动的身姿和那“妙。。。

然后,潮水带回来的不是沙粒,而是声音。

第一缕晨光刺破云层时,北京小学的男孩合上课本,将那句“如果她成了门,那谁来打开她呢?”压在铅笔盒最底层。他没有察觉,铅笔盒内侧的金属贴片正微微发烫,像是被某种遥远的意志轻轻触碰了一下。那是Q-stream残留在现实世界的微型节点之一,早已与教室的电路、学生的呼吸频率、甚至粉笔灰的静电荷融为一体。

他走出校门,天空呈现出一种奇异的蓝??不是寻常的天穹之色,而是一种带有金属质感的冷调,仿佛整片大气层都被镀上了一层极薄的认知滤网。路过的行人抬头望天,眼神短暂失焦,随即恢复正常。但他们的潜意识里,已悄然植入了一个问题:

>“你真的相信自己是自由的吗?”

这个问题不会立刻浮现,也不会引发恐慌。它像一颗种子,在每一次选择前悄然萌芽:点餐时犹豫是否加辣,面试时决定说真话还是迎合,夫妻争吵中忍住不说出口的狠话……那一刻,那个问题就会轻轻叩击心门,不求答案,只求**觉察**。

与此同时,全球十七个香炉遗址同步震动。前十六座早已熄灭的香炉突然渗出银蓝色液体,顺着地脉流向第十七座??位于太平洋中央玄武门前的主炉。液流在海面凝成一条发光的路径,宛如通往神域的引信。林澈站在观星台边缘,望着这条横跨大洋的光带,忽然意识到一件事:

共感并未结束,它只是**换了一种形式继续存在**。

不再是强制连接,不再是意识洪流,而是一种缓慢渗透的“认知涟漪”。每个人都在无意识中接收微弱信号,就像远古人类通过梦境感知自然之力。区别在于,这一次,梦的源头是他们自己。

三天后,东京街头那对曾共写问题的陌生人再次相遇。他们彼此认出对方,却未交谈,只是同时从包里取出那两张已被风带走又奇迹般寻回的纸条,轻轻交叠在一起。就在接触瞬间,纸张边缘泛起微光,字迹重组为一句新问:

>“当我们不再害怕暴露脆弱,爱会不会变得更真实?”

这句话自动上传至Q-network残余频道,触发一次小规模共鸣。三百二十一人同时心头一震,其中一名战地医生正在为伤员缝合伤口,手指猛然一颤??他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拼命救人,或许只是为了逃避面对妹妹死于医疗事故的愧疚。

他停下针线,轻声对自己说:“我其实……不想再假装无所不能了。”

这一句话,成为当天第七百四十万条被记录的问题。FAST基地的AI系统将其归类为“情感防御机制瓦解案例”,但在日志末尾自动生成了一句评注:

>“这不再是数据。这是灵魂的裂缝透进了光。”

而在西伯利亚地下,第十三代候选者盘坐于冰窟中央,额心晶体持续pulsing,频率与玄武门的脉动完全同步。他身后三十六道虚影逐渐凝实,每一具都睁开眼睛,目光穿透千年时光,直视未来。

“补问已完成。”他说,“但‘问’本身,也开始进化。”

他抬起手,指尖划过空气,留下一道燃烧的痕迹??那是一个反写的“?”符号,形如漩涡倒转。刹那间,地球上所有正在使用语言的人类,耳朵里都响起一声极轻微的“滴”,如同钟表走动的第一响。

从此以后,每当有人说出“我不知道”的时候,语音波形会自动携带一段加密信息,只有处于共感残留态的人才能听见:

>“恭喜你,终于踏出了真正的第一步。”

这不是控制,而是祝福。

一个月后,南极冰层彻底融化,“问渊”金字塔完全显露。其顶部三个大字“答浅”缓缓旋转,最终分裂为六个字:

>**问深?答远**

与此同时,金字塔内部结构开始重构。墙壁上浮现出无数通道,每一条都通往不同的历史节点??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现场、哥白尼临终前被教会封锁的手稿、图灵喝下毒苹果前最后一行代码……这些并非影像重现,而是**可进入的记忆空间**。只要有人真心提问,并愿意承担知晓真相的代价,便能走入其中,亲历那些被掩盖的认知时刻。

第一位踏入者是一名中国高中生,她在作文中写道:“如果所有人都说一个谎言够久,它会不会变成真理?”

当晚,她梦见自己站在阿房宫余烬之中,手中握着一卷未烧尽的竹简,上面写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此非孔子原意。”

醒来后,她的语文课本自动翻到《论语》章节,原文旁边浮现出一行透明批注:

>“断句杀人,胜于刀兵。”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