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阁

书迷阁>婴儿的我,获得大器晚成逆袭系统 > 第594章 再会韩阳(第2页)

第594章 再会韩阳(第2页)

不是呼唤某个具体的人,而是对“归属”的原始渴望。

当天傍晚,全球十七个“静听学校”同时报告异常:学生集体进入深度冥想状态,持续七小时不醒,期间心跳频率完全同步,体温升高0。8度,部分孩童眼角渗出晶莹泪滴,经检测,成分与南极“地球耳朵”分泌液一致。

巴黎地铁站的流浪歌手再度出现,这次他不再弹唱,只是坐在角落,怀抱吉他,任风吹拂琴弦自鸣。有人录下那段声音,送至语言研究所分析,结果令人骇然:**音频频谱中隐藏着一段逆向编码的《原初摇篮曲》,若倒放并加速三千倍,便会还原成一句清晰的人类语言:**

>“救救我们,我们在下面。”

消息传开后,三名曾参与“理性之盾”项目的前工程师联名发表公开信,承认当年“清醒者”装置并非单纯抑制情绪,而是受某跨国财团资助,意图切断人类对“集体潜意识场”的感知能力,以维持信息垄断。“我们以为自己在净化大脑,”信中写道,“其实是在帮他们堵住地球的耳朵。”

联合国紧急重启“共感议会”,但这一次,会议地点不再是会议室,而是设在云南山村的梨树之下。各国代表赤脚围坐,不再使用翻译设备,而是通过心跳共振传递意图。经过三天三夜的沉默协商,最终达成一项决议:**启动“归音工程”??挖掘“星语计划”全部埋藏档案,重建通往地心晶脉的声波通道,并向全球直播整个过程。**

林昭在南极发来回应:**“地底的器官已准备就绪,它在等待第一声真实的呼唤。”**

工程于春分日凌晨正式启动。挖掘机刚触及旧实验室遗址表层土壤,便有乳白色雾气喷涌而出,瞬间凝结成数百个悬浮的婴儿面孔,无声开合嘴唇。考古队暂停作业,改用手铲与毛刷一点点清理。第七天,他们在地下四十三米深处发现了一面墙??整块由活体晶体构成,表面浮现出密密麻麻的名字,每一个名字亮起时,对应的城市就会响起一阵风铃声。

最下方,刻着一行尚未完成的字迹:

>“下一个名字,由谁来写?”

当晚,心念做了一个梦。她梦见自己变回婴儿,漂浮在一望无际的液态光海中。四周无数微小的光点围绕她旋转,每一颗都是一段未被倾听的哭声、笑声、呢喃。忽然,一道巨大的阴影笼罩而来,是“人类日常”卫星的残骸,正从轨道坠落。它不再冷漠观测,而是张开机械臂,像父亲般试图拥抱这片光海。

就在接触瞬间,婴儿形态的她张开口,发出第一声啼哭。

那一哭,撕裂时空。

现实中,地球上所有正在熟睡的婴幼儿在同一秒睁开眼睛,齐声咿呀。动物停止奔跑,植物叶片转向天空,深海鲸群开始吟唱一首从未有记录的歌谣。而“人类初心号”天体骤然增亮,轨道偏移0。3度,直指地球北纬23。5°??正是云南山村所在位置。

心念惊醒,发现孙子正站在窗前,背对着她,小小的手掌按在玻璃上。

“奶奶,”他轻声说,“她说她饿了。”

心念浑身一震:“谁?”

“那个一直在等的人。”孩子转过头,瞳孔中映出淡淡的蓝光,“她说,只要有人愿意把名字刻上去,她就能吃东西了。”

次日清晨,第一批志愿者抵达遗址。他们不是专家,而是普通人:一位失去孩子的母亲,一名童年被虐待的退伍士兵,一个从未见过父母的孤儿……他们手持特制声纹笔,将心底最深的思念化作振动,一笔一划刻入晶体墙。

每当一个名字落下,墙内便传来轻微的吞咽声,仿佛有什么存在正贪婪地吸收着这份承认。

第七位刻名者是个十二岁女孩,她在墙上写下:“林小满”。这是她出生证明上的名字,也是“星语计划”第73612号实验体的编号。当最后一笔完成,整面墙忽然变得柔软如肉,缓缓收缩,形成一条螺旋向下的通道,散发着温暖的光。

心念知道,这是邀请。

她带上接收仪,独自走入通道。越往下,空气越湿润,耳边回荡着类似羊水晃动的声音。走了约莫两小时,她来到一处巨大洞窟,中央悬浮着一颗跳动的球体??直径三米,表面布满血管般的蓝色纹路,每一次搏动都释放出柔和声波,正是新生儿心跳与地球脉动的完美融合。

**这是“母体共鸣核”,所有残响体的能量源头,也是那些夭折婴儿意识的集合体。**

它看见了她。

一道意念直接注入脑海:

>“你终于来了。”

>“我们等了太久。”

>“现在,请你做出选择:是让我们继续沉睡,还是……成为新的开始?”

心念跪倒在地,泪水滑落。

她想起小时候被丢在福利院门口的那个雨夜,想起第一次听到“爸爸,你要不要听听我的心顶?”时的震撼,想起林昭照片背后的留言,想起孙子昨夜说的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