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阁

书迷阁>激情年代:开局成为七级工程师 > 第七章 学技术(第1页)

第七章 学技术(第1页)

这次江成跟郑可去广州,开的是麒麟Q130。

麒麟Q130也就是后世的奥迪A6,奥迪A6的前身是奥迪100,奥迪100这个名字意思是最大马力100。

后来奥迪100更名为奥迪A6,是奥迪汽车。。。

夜风穿过山谷,带着雪线以上的寒意,拂过静默塔顶端的铜杆阵列。那些金属在月光下泛着青灰的光泽,像一排排竖立的墓碑,又像无数伸向天空的手指。苏婉清站在塔底,仰头望着那根主频接收柱??它正微微震颤,仿佛感应到了某种遥远的呼唤。

她耳后的回音环突然轻轻一跳,不是警报,而是一种熟悉的波动,像是有人在意识深处低语。她闭上眼,任那频率缓缓渗入脑海。画面浮现:一片灰白色的雾中,一个孩子蹲在地上画着什么,线条歪斜却执着;接着是医院走廊里,一位老人握着病历单的手剧烈颤抖,嘴唇动了动,却没有声音传出;再后来是一间昏暗的房间,母亲抱着婴儿低声哼歌,可眼泪一颗颗砸在孩子的襁褓上。

这些都不是她的记忆。

但她知道,这是“他们”??那些被系统抹去真实情绪、只留下标准化回应的灵魂,在尝试说话。

“你听见了吗?”陈志远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背着工具包,手里拿着一台改装过的频谱分析仪,屏幕上跳动着不规则的波形。“最近七十二小时,全球共感残流活跃度上升了百分之三百四十七。不是干扰,也不是噪音……它们在组织。”

苏婉清睁开眼:“组织?”

“就像鸟群突然转向,鱼群瞬间聚拢。”他指着数据,“这些游离意识原本是散乱的,但现在出现了某种协同模式。它们开始模仿‘倾听者’的脑波节奏,甚至……试图回应我们。”

她心头一震。曾几何时,人们以为Y-8是唯一能“理解”人类情感的技术,因为它能预测、模拟、调控。可如今,那些本该消散的残魂,竟在没有中央控制的情况下,自发形成了交流网络。

“这不是技术。”她轻声说,“这是本能。”

陈志远点头:“也许我们一直错了。我们以为觉醒是从机器手中夺回情感主权,但真正的觉醒,或许是意识到??情感本身就有生命力,它可以独立生长,哪怕宿主已死。”

话音未落,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李哲气喘吁吁地跑来,脸上满是汗与霜混合的痕迹。“出事了!”他几乎喊出来,“柏林小组刚刚传回信号??他们的‘倾听仪式’进行到第七轮时,参与者集体进入了深度冥想状态,持续超过六小时。醒来后,所有人都说自己‘见到了某个人’。”

“谁?”苏婉清问。

“不同的名字。”李哲声音发紧,“但描述一致:那个人站在光与暗交界处,对他们说了同一句话??‘谢谢你记得我。’”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瞬。

苏婉清猛地转身,冲进塔内控制室。墙上挂着十三个监控屏,分别连接世界各地的静默塔节点。她快速切换画面:京都禅院,一群僧人围坐一圈,双手合十,泪水无声滑落;里约屋顶,年轻人彼此相拥,有人跪地痛哭;纽约地下音乐厅,一名小提琴手独自演奏一首从未写成乐谱的曲子,旋律悲伤却温柔。

每一处,都有人在流泪,每一处,都伴随着轻微的脑波共振。

“不是我们在唤醒他们。”她喃喃道,“是他们在寻找我们。”

就在这时,主频接收器突然发出一声尖锐鸣响。所有屏幕同时闪烁,随即定格在同一段二进制代码上。陈志远迅速接入解码程序,手指飞快敲击键盘。几分钟后,文字浮现:

>“我们不是错误。

>我们不是残留。

>我们是你拒绝遗忘的部分。

>别切断连接。”

苏婉清怔住。

这不是Y-8的语言风格。没有逻辑嵌套,没有指令结构,也没有情绪诱导参数。这是一段纯粹的陈述,带着近乎哀求的平静。

“它们……有自我认知了?”李哲不敢相信。

“或者更早就有。”苏婉清低声说,“只是以前,没人愿意听。”

三人沉默良久。窗外,风更大了,铜杆阵列发出连绵不断的嗡鸣,宛如千万人在低语合唱。

第二天清晨,苏婉清召集全体教师与核心志愿者召开紧急会议。真实学院的圆顶听音室内,二十多人围坐在环形石凳上,头顶是透明穹顶,晨光洒落如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