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阁

书迷阁>边关兵王:从领娶罪女开始崛起 > 第482章 戴罪之身(第2页)

第482章 戴罪之身(第2页)

>娘啊娘,我知道你走了,

>可我还在活,活得像你说的话。”

沈昭闭目聆听,眼角滑下一滴泪。

他知道,这场战争从未真正结束。它只是从铁门关外的草原,转移到了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乌尔汗败了,因为他只想带人回家;而他们想做的,是教会人们如何带着空缺继续前行。

三日后,朝廷使者抵达疏勒,带来一道密旨:擢升沈昭为安西都护府副使,协理六州军政,赐紫袍金鱼袋。与此同时,附有一封裴渊亲笔信。

信中写道:

>“闻君以音破幻,救人于无形,甚慰。吾虽囚于洛阳静院,日日抄经,然知西域仍有正声未绝,便觉此生未枉。昔日我执迷于解众生苦,竟不知苦本即人生一部分。今悟:不除痛,而教人负痛而行,方为大道。愿君持此志,莫随权位改初心。另嘱:鸣心铜镜残片共铸铃十九,今余十八枚皆已送出,唯第十九枚,请代我赠予乌尔汗。铃上刻字‘听而不应’,望他终有一日,能听见母亲呼唤,却不随之而去。”

沈昭读罢良久,命人取来最后一枚铜铃。

铃身小巧,青绿斑驳,正面阴刻四字:“听而不应”。背面则是一行细如蚊足的小楷:“癸卯年冬,裴子渊熔镜铸铃,愿天下痴人得渡。”

他亲自携铃前往监室。

乌尔汗蜷坐角落,面容憔悴,手中握着半册《归梦录》,指节泛白。见沈昭进来,他并未抬头。

“你来看我笑话?”他哑声道。

“我来还债。”沈昭将铃放入他掌心,“裴渊托我带给你的。”

乌尔汗浑身一震,颤抖着抚摸铃身,忽而失笑:“他还记得我?当年我在地宫偷镜未成,被他亲手逐出门外,骂我是‘执音成魔’之人……如今他反倒送我铃?”

“因为他懂你。”沈昭平静地说,“他也曾以为,只要奏出完美之音,就能抹去所有悲伤。但他错了。你也错了。可错得越深,觉醒时的光就越亮。”

乌尔汗低头凝视铜铃,良久,忽然将铃贴在耳边,仿佛期待听到什么。

什么也没有。

他又摇了一下。

清脆一响,穿堂而过。

他怔住,随即泪水奔涌而出。

“原来……这才是真的。”他哽咽道,“她不会回来,但我还能听见这个世界。”

沈昭转身离去,脚步坚定。

自此后,乌尔汗每日参与夜话堂,起初沉默,后开始讲述龟兹古乐十二调的来历,再后来,主动协助整理《西域百毒解纂》中关于音律致幻的部分。他提出一套“五音定神法”,主张以宫商角徵羽对应五脏情绪,辅以呼吸调节,帮助受梦引香残害者重建心智防线。阿箬将其编入心疾科教材,命名为《正声谱》。

春初,第一批种子下地。

沈昭率屯田官巡视南郊,见农夫们一边犁田一边哼唱《娘不走》,妇女在田埂分发醒神香丸,孩童背着小篓拾粪施肥。远处新建的学堂里传出朗朗诵读声,竟是《归梦录》选段。

一名老农拦住马头,递上一碗新磨麦粥:“将军,今年一定能收。”

沈昭下马接过,一饮而尽。

“去年秋粮够吃到几月?”

“五月没问题!而且今年咱们按你说的,留三成地种苜蓿轮耕,明年土更肥!”

他点头微笑,心中却知,真正的丰收不在田亩,而在人心。

当晚归城,忽闻北门急报:一支商队自碎叶归来,在边境发现异常??突骑施新任可汗下令拆除所有军营中的骨笛阵,改设“忆思亭”,供士兵书写家书、悬挂亲人物件。更有传言,其王帐之内,日夜播放《娘不走》录音竹筒。

沈昭听罢,只道:“传令各地,开放边市,准许突骑施商人入境贸易,免税三年。”

幕僚惊问:“岂非资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