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阁

书迷阁>边关兵王:从领娶罪女开始崛起 > 第491章 院长的针线活(第1页)

第491章 院长的针线活(第1页)

藏书塔的第三层更为宽敞通透,八个巨大的紫檀木书架按八卦方位摆放,暗合玄理。

中央处设有一张矮几,几个素色蒲团随意放置,矮几上,一只小巧的红泥火炉正咕嘟咕嘟地煮着一壶清茶,白气袅袅,茶香四溢,刚踏上三楼,那沁人心脾的香气便扑面而来。

然而,最引人注目的,却是盘坐在矮几旁的那道身影。

那是一名男子,鹤发童颜,满头发丝银亮如雪,寻不出一根杂色,可面庞却光洁饱满,不见一丝皱纹。

更令人惊异的是,他此刻竟光。。。。。。

秋风卷过北境荒原,黄沙如烟,拂过残破的烽燧墙垣。沈昭立于忆思亭内,目光落在那株桃树上??枝头纸条已被风吹走,只余一截墨痕斑驳的竹片悬在风中轻晃。他伸手取下,指尖触到背面未干的字迹,心头猛然一震。

“待君吹彻《安魂》,吾即归。”

不是笔墨所能伪造的力道,那是三十年前摩罗耆最后一次吹笛时,在边关夜雪中写下的誓言。那时他们并肩守塔,共誓不弃“梦之门”的最后一道防线。可后来战乱起,记忆断,人散天涯。沈昭以为那人早已死于流沙之下,却不知他的笛声,竟以另一种方式穿越了时间与梦境,悄然唤醒了一个孩子的心弦。

他攥紧竹片,转身走出亭子。十九铃依旧沉默,但空气中仿佛有音波暗涌,如同地底潜行的暗河,正缓缓汇聚成潮。

三日后,疏勒城外三十里驿站传来急报:摩罗耆携牧童返程,途中遭遇不明武装拦截,随行护卫两名重伤,莲迦为护孩童强行启动共感共振装置,陷入短暂意识离体状态,目前已稳定,但需静养七日以上。

沈昭当即下令:“调集轻骑百人,护送医疗队前往接应。另,封锁伊州至疏勒所有商道,排查任何携带异香或铜器者。”

他知道,有人不想让《安魂调》完整响起。

而这一曲,若不能奏完,不只是历史无法闭合,更是未来将被重新锁死。

当夜,他在军帐中召见阿箬。“你说,为什么偏偏是现在?”他问,“为什么三十年后,一个八岁孩子会梦见摩罗耆的笛声?”

阿箬坐在灯影边缘,手中摩挲着一块从枯井底部打捞出的碎陶片,上面刻着半句古语:“心响则门动。”

“也许……”她声音低缓,“不是我们在寻找答案,而是答案在寻找我们。你记得莲迦分析过的频谱吗?那段笛音的波动频率,和‘梦引香’的抑制波段完全相反??一个激发集体潜意识,一个压制个体清醒。它们本是一体两面。”

沈昭闭目片刻,忽而睁开:“所以,《安魂调》从来不是安抚亡灵的挽歌,它是‘解码器’,是用来关闭系统、重启协议的最终指令。”

“是。”阿箬点头,“而那个孩子,是唯一能听见它全貌的人。因为他还没被‘香’彻底浸染,他的梦仍是原始的、未编码的。”

两人对视无言,烛火摇曳间,似有无形的压力自远方压来。

五日后,摩罗耆一行终于抵达疏勒南门。

百姓夹道相迎,非因他是名宿乐师,而是因为随他而来的牧童,在入城那一刻忽然开口吟唱??并非言语,而是一段从未听闻的旋律,音节古老,带着龟兹失传的喉音转调。街头行人纷纷驻足,有人流泪,有人跪倒,仿佛灵魂深处某扇尘封已久的门被轻轻推开。

沈昭亲迎至城门口。

摩罗耆满面风霜,胡须沾沙,双目却亮如星辰。他未行礼,只是从怀中取出那支胡杨木笛,递向沈昭。

“这不该在我手里。”他说,“它认主。三十年前你替我挡那一箭时,它就选择了你。”

沈昭没有接。“那你为何回来?”

老乐师苦笑:“因为我梦见了塔。不是废墟里的那座,是千年前建起来的第一座??通冥塔尚未堕落之时。我站在顶端,看见无数人在梦中牵手行走,没有恐惧,也没有欺骗。然后,一声笛响,塔开始崩塌。我回头一看,吹笛的人……是我自己。”

他顿了顿,声音微颤:“我知道,那是忏悔的召唤。当年我逃了,怕承担奏完终章的责任。可如今,我不再怕了。”

沈昭凝视着他,良久,终于接过笛子。

就在指尖触及木纹的一瞬,整座疏勒城的广播系统骤然失灵。所有正在播放的《共感频率广播》同时中断,取而代之的是一段极低沉的嗡鸣??像是来自地底深处的回响,又似千万人齐声低语却被压缩成单一音符。

莲迦在医馆床上猛然睁眼,惊呼:“塔频激活了!有人在试图远程链接核心!”

与此同时,静观井底,水晶立方体再次亮起,光芒由蓝转红,持续整整半个时辰。井壁新字浮现:

>**“执笛者已现,门不可逆。”**

次日清晨,沈昭召集言律会高层议事。

议政堂内气氛凝重。有人主张立即控制牧童,将其送往地下研究所进行深度脑波测绘;有人提议销毁《安魂调》乐谱,防止其成为新的精神武器;更有激进派直言,应重启“梦控协议”,以更强力手段屏蔽一切异常梦境传播。

沈昭听完,起身走到堂前悬挂的古地图前??那是龟兹鼎盛时期的疆域图,中央绘有通冥塔,周围标注着十二处香炉遗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