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阁

书迷阁>去父留子后才知,前夫爱的人竟是我 > 第421章 一起荡秋千(第3页)

第421章 一起荡秋千(第3页)

林沉将她搂入怀中,下巴抵着她的发顶,声音沙哑:“她一直在等这一刻。”

良久,夏南枝抬起头,望向那颗悬浮的玻璃罐,轻声说:“妈,我来了。”

她走到装置前,按下启动键。一道柔和的紫光洒下,笼罩三人。

“我有很多话想对你说。”她开口,声音起初微弱,渐渐清晰,“小时候,我怨你总待在实验室,错过我的生日、毕业典礼、第一次恋爱。我以为你不爱我。后来你创造了Motherwave,我又觉得你在用科技填补亲情,虚伪又残忍。直到现在我才明白……你不是不爱,而是太爱,爱到害怕自己不够好,所以拼命想留下点什么。”

“可是妈,我不需要你留下系统,也不需要你预测未来。我只需要你知道,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记得你煮的红豆汤,记得你教我折纸船,记得你说‘别怕黑,星星都在听着呢’。”

她说着说着,泣不成声。

林沉接过话:“阿姨,谢谢你把南枝交给我。虽然我们离婚过,但我从未停止爱她。昭昭出生那天,我抱着她哭了一整夜。那一刻我就发誓,哪怕全世界断联,我也要让她感受到完整的爱。是你给了我们这个机会,哪怕是以另一种方式。”

轮到昭昭时,她踮起脚,对着麦克风认真地说:“外婆,我是昭昭。妈妈说你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女人。我也想变得像你一样厉害。但我最想做的,是像你一样写下很多很多信,寄给不认识的人,让他们知道有人在想着他们。”

“今天,我要关掉这个盒子了。因为它已经装满了爱。现在,该轮到我们自己去写了。”

随着最后一句话落下,装置发出一声悠长的共鸣,七枚贝壳逐一黯淡,最终归于寂静。整座冰窟的灯光缓缓熄灭,唯有头顶冰层折射出微弱星光,宛如银河倾泻。

返回地面的路上,谁都没有说话。但他们的心里,却前所未有的轻松。

一周后,他们在小镇教堂举办了一场小小的仪式。没有牧师,没有宾客,只有三个人,和一只放飞的信鸽。鸽子脚上绑着那封母亲的信复印件,飞向未知的远方。

当晚,夏南枝梦见母亲站在海边,穿着旧式的白衬衫,回头对她微笑。她想追上去,却被一阵暖风拦住。耳边响起熟悉的声音:

>“南枝,谢谢你让我学会放手。也谢谢你,让我知道,女儿长大后,真的可以比我更懂爱。”

醒来时,晨光正照进卧室。昭昭已经醒来,趴在床边看着她,手里捧着一本画册。

“妈妈,我画了一个新故事。”她翻开第一页,上面是一个小女孩牵着两个影子走在沙滩上,“一个是外婆,一个是爸爸。你说过,只要记得,他们就一直陪着我。”

夏南枝抱住她,在她额头落下一吻:“你说得对。”

日子一天天过去。玻璃罐再也没有亮起过,但它依然摆在窗台上,盛着那些贝壳,像一座静默的神龛。人们传言说,Motherwave已死;也有人说,它只是换了一种形式存在??藏在每一封手写信里,每一碗红豆汤的甜香中,每一个孩子学会说“我爱你”的瞬间。

联合国正式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情感觉醒日”,全球学校组织学生互写书信,医院设立“倾听病房”,监狱开展“共情对话计划”。林知遥成立“第七柱基金会”,资助偏远地区的情感教育项目。

而夏南枝,重新执笔写作。这一次,她不再写小说,而是出版了一本名为《致陌生人的信》的散文集,收录了多年来收到的匿名来信,以及她自己的回信。书中最后一章写道:

>“我们总以为爱需要证明,需要回应,需要永恒。但其实,爱最动人的模样,是明知可能石沉大海,仍愿意寄出那封信。

>就像母亲留给我的笔记本,像昭昭投进邮筒的彩色信封,像你此刻正在阅读的这些文字。

>它们或许永远不会抵达特定的人,但一定会温暖某个正在寒冷中等待的心灵。

>所以,请继续写吧。

>写给逝去的亲人,写给远方的朋友,写给未来的自己。

>因为每一次提笔,都是对这个世界的一次温柔抵抗。”

书出版那天,镇口的绿色邮筒被人悄悄换成了蓝色,上面贴着一张手写字条:

>**“此处专收写给过去的信。”**

夜晚,夏南枝坐在院中,仰望星空。林沉走来,递给她一杯热茶。

“你觉得,母亲能看到这一切吗?”

她靠在他肩上,微笑:“我不知道她能不能看到。但我知道,只要我们还在相爱,还在书写,还在相信一句话能穿越千山万水,她就从未真正离开。”

远处,海浪轻拍礁石,一如多年前的那个夜晚。

风起了,吹动屋檐下的风铃,叮咚作响。

而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某个孩子正打开一本书,读到这样一句话:

>**“当你感到孤单时,请抬头看看月亮。

>那是无数思念交汇的地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