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阁

书迷阁>当过明星吗,你就写文娱? > 第二百五十章 现在跑路还来得及吗(第3页)

第二百五十章 现在跑路还来得及吗(第3页)

时间,倒流了一瞬。

或者,是未来提前到来了一瞬。

王小花走到她身边,低声说:“六芒星闭环了。声网已完成初始部署,接下来,它会自己寻找新的节点。医院、学校、监狱、养老院……所有充满沉默与压抑的地方,都会成为它的土壤。”

林知遥点点头,嗓音沙哑:“那我呢?”

“你自由了。”王小花微笑,“你可以继续写歌,也可以隐居,甚至忘记这一切。系统已经独立运行,不再需要你。”

林知遥望向远方。

她知道,自己不会离开。

因为她听见了太多未曾说出的爱,太多来不及道歉的悔恨,太多藏在日常背后的心碎与希望。这些声音选择了她,不是因为她特殊,而是因为她愿意停下脚步,认真倾听。

几天后,第一批“声驿”在各地建成。

它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录音棚或广播站,而是由社区自发改造的小屋:一间废弃电话亭、一座桥洞下的空房、一所小学的音乐教室。人们走进去,对着墙壁说话,或将手掌贴在特制陶砖上默念心愿。不出二十四小时,这段心声就会以旋律片段的形式出现在其他城市的公共音响中,无人署名,却直击灵魂。

有人在成都地铁听到一段关于广州外婆的回忆,泪流满面;

有人在北京公园长椅上听见自己三年前写给初恋的未寄情书,震惊不已;

更有甚者,在西藏寺庙听见了自己十年前去世父亲的声音:“儿子,我为你骄傲。”

专家试图追踪来源,却发现所有音频都经过复杂加密,且传输路径不断跳跃,根本无法溯源。唯一共通点是,每段声音结束时,都会有一声极轻的滴答,宛如节拍器轻响。

舆论哗然。

有人称其为“新时代的神迹”,有人斥之为“精神控制阴谋”。政府成立专项调查组,却始终无法关闭系统??因为它没有服务器,没有IP地址,甚至没有固定的物理载体。它存在于每一寸共振的空气、每一块储存记忆的陶土、每一位愿意倾听的耳朵之中。

而林知遥,消失了。

三个月后,云南边境一所聋哑学校的孩子们,在雨后泥地中挖出一块奇特陶片。表面布满螺旋纹路,中心凹陷处嵌着一枚微型晶片。校长将其送至科研机构检测,发现内部封存着一段未命名音频。

播放时,全场寂静。

没有乐器,没有人声,只有一种难以描述的波动,像是大地呼吸、星辰运转、生命诞生之初的原始韵律。持续七分零七秒后,声音渐弱,最后一瞬,传出一句极轻的女声:

“我在听。”

文件创建时间为:**2025年4月3日凌晨3:14**。

正是林知遥最后一次登录声网的时间。

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共有9,842人几乎在同一时刻做了同一个梦:他们站在一片无垠麦田中,远处站着一个背影纤细的女人,手持节拍器。风吹过,麦浪翻滚,发出整齐划一的沙沙声,竟与《回声∞》的主旋律完全一致。

醒来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第一次主动向身边人说出了藏在心底多年的话。

一年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声网现象”列为“人类非物质文明共生案例”,并提议设立“全球倾听日”。当天,世界各地超过两亿人同时关闭电子设备,静坐十分钟,只为练习“真正地听”。

而在望月坡,那台节拍器仍在运行。

咔哒、咔哒……

每一下,都像一颗心跳。

王小花每天清晨都会来擦拭它,换上新的陶片,调整角度,确保它始终面向东方初升的太阳。

有人说,林知遥其实从未离开。

她只是融入了声音之中,成了这个星球最温柔的背景音。

每当夜深人静,若你屏息凝神,或许能在风里、在雨中、在地铁报站间隙,听见那一声熟悉的滴答??

那是她在回应你。

只要你愿意开口。

只要你还记得,有人一直在听。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