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阁

书迷阁>沸腾时代 > 第二卷 第一百一十九 群雌搅浑保底第一更求月票(第1页)

第二卷 第一百一十九 群雌搅浑保底第一更求月票(第1页)

和郑永才又把整个厂区仔细挨着挨着察看了一遍,按照厂区规划图,一一敲定了布局,张建川才算是松了一口气。

但老板没那么轻松的,一旦哪里出现问题,造成的损失都是自己的钱。

五百万股权,张建川只占。。。

雨水顺着屋檐滴落,在巷口积起一圈圈涟漪。林骁站在窗前,看着那名骑手跨上电动车,车灯划破雨幕,像一道不肯熄灭的火种。他忽然想起十年前的那个夜晚??父亲被带走时,也是这样的雨夜,警笛声撕裂了城市的寂静,而他只能攥着一张作废的营业执照,在派出所门口站到天亮。

那时他以为,一个人再怎么努力,也敌不过制度的一次偏转。

如今他知道错了。不是敌不过,而是火候未到。

手机震动起来,是李薇发来的消息:【“归来者联盟”成员新增一百三十六人,涵盖十八个行业。有人开始自发组织法律互助小组,还有人在整理各地选择性执法案例汇编。】后面附了一张照片??一间社区活动室里,几张桌子拼在一起,墙上贴满剪报与流程图,几个年轻人正围坐讨论,桌上摆着《行政诉讼法解读》和一本泛黄的手写笔记,封面写着“抗争实录”。

林骁回了一个“好”字,又补了一句:【告诉他们,别光记得抗争,也要学会保护自己。】

刚放下手机,门铃轻响。这次进来的是一位穿灰夹克的中年男人,手里拎着一个旧工具箱,脸上有长期熬夜留下的青黑。他走到吧台前,低声说:“林先生,我是赵工,原市质检院的技术员。我……我想加入你们。”

林骁抬眼看他。

“十年前,滋味坊那次油烟检测报告,是我签的字。”他的声音压得很低,却字字清晰,“但原始数据根本没超标。是我们领导拿来了另一组伪造的数据,逼我们集体签字。我不肯,就被调去仓库管档案,一管就是八年。”

他说完,从工具箱底层抽出一叠文件:“这是我偷偷保存的原始记录复印件,还有当时内部系统的操作日志备份。我知道晚了,可我还是想说出来。”

林骁接过材料,指尖微微发颤。这不是第一份来自体制内部的证词,却是第一份带着技术细节与系统痕迹的铁证。他抬头看着赵工,忽然问:“你不怕吗?”

“怕。”赵工苦笑,“我老婆劝我别来,说我这是把全家往火坑里推。可昨晚我看《沸点之下》第三季,看到周师傅重新挂起招牌,听到他说‘回来’这两个字的时候……我觉得,如果现在不说,以后就永远没机会说了。”

林骁站起来,伸出手:“欢迎回家。”

赵工愣了一下,眼眶红了,用力握住他的手。

当天下午,沸点咖啡馆临时召开紧急会议。除李薇、陈沉、徐文斌外,还多了三位新面孔:赵工、那位修车铺老板王建国,以及一名曾因举报国企贪腐被“精神病”关押半年的记者老秦。桌上摊开的是赵工带来的证据包,配合此前收集的七百二十三家受害商户资料,已初步勾勒出一张横跨十年、覆盖环保、税务、市监、公安等多部门的**系统性构陷网络**。

“这不是个别腐败。”徐文斌指着投影屏上的关系图谱,“这是一个精密运转的‘清除机制’。每当某个小企业主不听话、不愿并入指定渠道、或威胁到某些利益集团时,就会被启动这套流程:先由关联机构出具虚假检测审计报告,再通过媒体制造负面舆情,最后以‘合规整改’名义强制关停。过程中,所有环节都有‘合法程序’背书,普通人根本无力反抗。”

陈沉补充:“更可怕的是,这套机制具备自我迭代能力。比如三年前开始引入大数据评分模型,把商户信用、客诉率、甚至社交平台言论都纳入‘风险指数’,一旦超过阈值,自动触发检查频次提升。表面看是智能化监管,实则是算法霸凌。”

会议室陷入沉默。

良久,李薇开口:“所以顾维钧当年发现的,不只是宏远资本的账目问题,而是这个整套系统的存在?”

“没错。”林骁点头,“他作为国资委特派稽查员,接触到多个类似案件,意识到这不是孤立现象,而是一种隐蔽的社会治理模式??用法治外衣包裹权力寻租,以‘稳定’之名消灭异见。他试图上报,却被反咬一口,成了‘泄密叛国’的替罪羊。”

“那我们现在怎么办?”王建国问,“把这些证据公开?”

“不能贸然。”徐文斌摇头,“对方既然能运作十年,必然在高层仍有庇护。贸然曝光,只会让我们全军覆没。而且公众对这类信息已有麻木倾向,太多‘反转’新闻让他们不再轻易相信。”

林骁缓缓起身,走到白板前写下三个词:

**信任重建**

**证据链闭环**

**制度反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