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阁

书迷阁>草芥称王 > 第135章 痴念冰消月初求月票(第2页)

第135章 痴念冰消月初求月票(第2页)

阿启看完视频,一言不发,转身走进档案室。他在“忏悔录”专栏抽出一个密封袋,取出那封前宣传部干部的来信,又翻出另一份资料??1978年“静土计划”收尾阶段的人员名单复印件。其中一人姓名旁标注:“萧振邦,心理干预组负责人,擅长语言诱导与记忆重构技术。”

“萧主任……”阿启喃喃念出这个名字,“原来是你。”

他忽然明白,当年录音中的“萧主任”,并未随时代沉没,而是悄然转入幕后,成为某种隐形秩序的守护者。他们不怕公开的控诉,只怕记忆像病毒一样代际传播。而童谣、日记、学生证……正是最难以清除的基因片段。

当晚,阿启召集核心团队召开紧急会议。除沈兰、周念外,还有两位新成员加入:一位是网络安全专家林昭,原某国安部门技术员,因拒绝参与网络审查辞职;另一位是法学教授程砚秋,专攻国际人道法,曾代理多起跨国寻亲案。

“我们必须改变策略。”阿启说,“他们以为压制就能终结,但我们已经触碰到真正的核心??**制度性遗忘机制**。现在不是要不要对抗的问题,而是如何活下去的同时继续战斗。”

会议决定三项行动:第一,启动“星火备份计划”,将所有数据分散存储于三十个国家的云端服务器,并采用区块链技术确保不可篡改;第二,成立“口述史应急响应小组”,一旦有亲历者或家属遭遇威胁,立即启动全球联署救援;第三,正式向海牙国际刑事法院提交初步证据包,指控“静土计划”相关人员涉嫌反人类罪中的“系统性强迫失踪”与“文化灭绝”。

“这不是泄愤。”程砚秋强调,“这是法律意义上的追责起点。哪怕十年、二十年后才审判,今天也要留下司法足迹。”

与此同时,“童谣归源计划”进入第二阶段。调查队不再以官方名义进入村庄,而是伪装成民俗采风团队、公益支教组织甚至旅游纪录片摄制组。他们在湘西录制到一首从未记载的儿歌:

>“大姐嫁去县政府,

>二姐嫁去广播站,

>三姐不肯说假话,

>关进黑屋不见天。

>妈妈夜里偷烧纸,

>纸灰飞过墙,变成蝴蝶找娃娃。”

经比对,歌词所述“三姐”极可能是一位名叫李芸的中学语文教师,1967年因拒绝修改教材内容而被秘密羁押,档案记载“精神失常,送疗养院”,实则死于电击治疗。

更令人震惊的是,在陕北一处窑洞里,一位九旬老妇哼唱起一段顺口溜,竟完整复述了1959年某次县级会议上领导讲话要点,包括粮食产量虚报比例、饥民偷食树皮处理方式等细节。她说:“那时我在县委打杂,听见了就记在心里,不敢写,只能天天念,怕忘了。”

语言学家鉴定后确认,这种“韵律编码记忆法”在中国民间广泛存在,尤其在文盲率较高的年代,人们通过押韵口诀保存敏感信息,堪称人类学奇迹。

十月金秋,一场名为“无声课堂”的巡回展览悄然展开。展品全是复制品:一张破旧课桌,上面放着烧焦的课本;一只搪瓷杯,杯底刻着“劳改农场赠”;还有一面镜子,镜面用红漆写着“每日三省吾身:是否忠诚?是否老实?是否感恩?”

每站展览都配有语音导览,由真实幸存者录制。一位老人的声音沙哑而平静:“那时候,我们学会的第一件事,就是闭嘴。第二件事,是假装听不见别人闭嘴。”

展览未挂任何机构名称,仅在出口处放置二维码,扫码即可进入《众声录》数据库。短短两个月,覆盖三十七个城市,参观人数超十八万。许多观众离开展厅时默默流泪,有人跪下磕头,有人写下留言贴满整面墙:

“妈妈,我现在终于知道你为什么总在半夜哭。”

“爸爸,你说的都是真的。”

“对不起,我曾经不信你。”

风波再起于年末。某军区退休将领之子在网络上发文,称其父临终忏悔:“我参与过三次‘记忆清洗行动’。所谓清洗,就是给被捕者注射药物,配合强光刺激和重复洗脑音频,让他们忘记关键事件,甚至否认亲人身份……我知道这不人道,但我以为那是命令。”

文章引发轩然大波。尽管很快被全网删除,但截图早已疯传。更有媒体挖出该将领曾在八十年代主管政法系统某特殊研究所,代号“清源”。

阿启立刻联系作者,对方表示愿提供父亲笔记残页及当年参与人员名单。“但我有个条件,”他说,“不要公布我父亲的名字。他晚年饱受噩梦折磨,床头摆着全家福,却总对着空气道歉。他已经受罚了。”

阿启答应了。他将材料收入“忏悔录”专栏,隐去姓名,仅标注:“某高级军官临终陈述,涉及‘记忆干预’具体操作流程。”

与此同时,国际压力持续上升。欧洲议会通过决议,要求对中国相关人权状况进行调查;美国国会图书馆宣布永久收藏《众声录》数字版本,并授予阿启“自由思想奖”提名。

国内环境却日益收紧。十二月初,传承馆官网遭遇大规模DDoS攻击,持续七十二小时无法访问;两名志愿者在广西调查时遭不明身份者围堵,手机被砸毁;更有地方教育局下发通知,禁止学校参与“任何非官方组织的历史采集活动”。

面对围剿,阿启做出惊人之举??他宣布启动“全民共笔计划”:任何人只要注册账号,即可上传家族记忆片段,经审核后自动接入《众声录》主数据库。系统采用AI辅助交叉验证,结合地理、时间、职务等维度自动匹配档案记录。

“他们可以封网站,但封不住千万人的记忆。”他在启动仪式上说,“当每一个家庭都成为历史的书写者,真正的历史才不会再次失踪。”

短短半月,平台新增条目逾十万。有山东农民上传祖母口述:“1960年春天,全村饿死三十七人,尸体拖到山沟喂狗,怕传染。”有北京白领记录父亲遗言:“我最好的朋友叫赵立新,清华毕业,就因为写诗被判二十年,死在矿井里。”还有香港学生送来外婆信件:“我们在广州的亲戚,1972年突然断联,信封退回时盖着‘查无此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