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放学之后,张佳瑶带着程峰过去婉琴阿姨的店里。
因为自己家毕竟是做吃食生意的,店里的环境不适合学习,所以张佳瑶在放学到吃晚饭的这段时间里,她一般都是去对面婉琴阿姨店里,和晏景程一起写作业。
看程峰一个人在店里有些无聊的样子,她就把他也带上了。
晏景程看到程峰,总感觉他是来和自己抢瑶瑶的,略带一点敌意的看着他,只可惜程峰憨憨的,一点也没感觉出来。
张佳瑶戳了戳晏景程的脸,因为手感太好,忍不住多戳了几下,随后小声对他说:“乐乐,你下午是怎么答应我的,嗯?”
晏景程唔了一声,这才不再死盯着程峰,还跑过去很殷勤地给他搬凳子,乖巧地说:“程峰哥哥,你坐这里吧。”然后自己坐在他和张佳瑶中间,把他们两个隔开了。
程峰朝晏景程笑了笑,心里还想着这个弟弟真好看,真乖啊。
没过几天,就到了期末考试的时间,考完了,这个学期就结束了。
张素芬还特意送程峰回去乡下的学校参加考试,她说做事要有始有终嘛。
因为上次张素芬他们走的比较匆忙,除了个别人家,村子里其他人都不知道他们到哪里去了。这天她回来,想着顺便回家里看看,还有没有什么东西上次没带去的。被村子里的人看到,都来问她到哪里去了。
张素芬只说自己是到城里去帮国华和秀兰的忙了,对于他们问的工资多少,国华他们的店生意怎么样,能赚多少钱啊之类的问题都没回答。
回家看过之后时间还早,张素芬顺路就去了趟爸妈家,上次走的急,还没和他们说过这事呢。
看到张素芬上门,两人还以为有什么事,直到听了张素芬说的之后,张建业眉头微蹙,沉默了几秒,然后吐出一口烟,说了句:“出去闯闯也好,在外面要注意身体,不要太拼了。”
倒是周小荷面色间好似有些不虞,对着张素芬说了一句:“这么大的事,怎么也不提前和我们商量一下。”说完之后不理她,进屋去了。
张素芬有些无措地站在那儿,张建业打圆场说了一句:“你妈就是担心你在外面吃亏,不过既然出去了就好好干,不要给国华他们添麻烦。”
张素芬本来还以为爸妈听了这个消息会很高兴,没想到他们这个反应,只讷讷地点了点头,有些失落的走了。
见女儿走远,张建业走进屋去说周小荷:“你说说你,前面干嘛对素芬摆脸色,没见素芬都伤心了。”
周小荷有些忿忿,重重放下手里装满衣服的脸盆,不满地说:“他们说走就走,也不和我们商量一下,把我们两个老的扔在乡下,到时候有什么事,都指望不上他们。”
说着说着,她好似有些伤心,抹了抹眼角。
“本来还想着女儿女婿都在身边,平时有什么事还能帮衬一下。再以后田里的地谁去耕,家里的柴谁来砍。你老是喊腰痛,如果没有素芬和大军帮忙,就靠我们两个,这些活哪做得完。”
张建业叹了一口气,他何尝不是这样想的,但是素芬都已经决定了,他们再摆脸色有什么用,反而是把女儿推远了。
“下次素芬他们回来,你可别把不高兴摆在脸上,说点软和话,别搞得和女儿离心了。”
周小荷坐在床边哀叹自己命苦,“我是她妈,辛辛苦苦把她生下来,她还能记恨我不成,临到老了,儿女的福是一点都享不上。”
张建业见状也不再劝,叹了口气,走到屋外抽烟去了。
回去的路上,程峰因为赶路加上考试,困得睡着了,张素芬把儿子抱着怀里,让他能睡得更舒服一点。
她靠着车窗,看着车外的景色发呆,脑海里浮现出小时候的回忆。
她其实也不是感觉不到爸妈的差别对待,她上初中的时候,家里实在是揭不开锅,吃饭都成问题,更别说负担起三个孩子读书。
爸妈把他们三个都叫到屋里,和他们商量谁上学的事,国华那时候玩心重,对读书这事一点也不喜欢,倒是很爽快地说:“那我不上学好了,这样我可以多砍点柴火拿去卖,赚来的钱给大哥大姐交学费啊。”
张素芬那时候正值初二,再读一年就可以初中毕业了,所以还想坚持一下拿个初中的毕业证。
但是周小荷和张建业都苦口婆心地来劝她,和她说不是他们不想让她读书,而是家里实在供不起。让她体谅体谅他们,先把钱供给大哥读书用,以后如果条件好点了,她也可以再去读书。
大哥也说自己会记着他们的付出,读出来之后一定会回报他们的。
那时候她就想,是啊,大哥毕竟是他们中最大的,又是男孩子,这样做好像也没什么不对。
所以在被窝里哭了一个晚上之后,第二天她也下学了。
那时候是真苦啊,大家一个子一个子的攒出了大哥的学费,她和国华每天都要上山去砍柴,还要砍猪草回来喂猪。
有一次她还不小心被刀砍到了手指,还好她年纪小,力气不大,所以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