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阁

书迷阁>大唐九万里 > 第 80 章(第1页)

第 80 章(第1页)

话说李祈安这边,他带着叶守礼、星遥和夏循,一大早便往城郊的桑园去了。原想着按案卷上的线索,找到当年看园的老丈和姓王的蚕农,总能问出些关于林二娘的旧事,可没成想,这一走就是整整一日,却连半分有用的消息都没摸到。

城郊的桑园比他们预想的大得多,一片连着一片的桑树林望不到头,只在林间隐约能看到几间破旧的茅屋。他们先找看园老丈的住处,案卷上说在桑园北边,可寻到地方时,只看到一间塌了半边屋顶的空屋,门口的石阶上长满了青苔,显然早已没人居住。路过的蚕农说,老丈早在三年前就跟着儿子去了外地,再也没回来过。

接着又去找西边姓王的蚕农,倒是找到了王家的茅屋,可开门的是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说自己是三年前才搬来的,对六年前的事一无所知,更没听过“林二娘”这个名字。几人又在桑园里转了转,问了十几个在桑园里采桑的蚕农,要么说“记不清了”,要么说“没听过这号人”,还有人怕惹麻烦,干脆摆摆手就走,连话都不肯多说一句。

太阳渐渐西斜,晒得人浑身发懒,几人走得脚都酸了,口干舌燥,连说话的力气都少了几分。“这样找下去不是办法。”叶守礼揉着发酸的腿,语气里满是疲惫,“桑园太大,当年的知情人要么走了,要么一问三不知,再找下去也是白费功夫。”

李祈安也皱着眉,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玉佩,他原以为城郊桑园人少,消息会好打听些,没成想会这么不顺利。“先找个地方歇脚吧,喝口茶再做打算。”他说着,抬眼望去,只见不远处的官道旁有个凉棚,棚下摆着几张桌椅,还有个老汉正坐在桌边扇着蒲扇,应该是个供路人歇脚的茶棚。

几人连忙朝着凉棚走去,刚走到棚下,一股淡淡的茶香就飘了过来。凉棚老板见来了客人,连忙笑着迎上来:“几位客官快坐!天这么热,喝碗凉茶解解暑?我这还有刚煮好的绿豆汤,要不要尝尝?”

“先来四碗凉茶,再要四碗绿豆汤。”李祈安说着,率先在桌边坐下,只觉得双腿像灌了铅似的,连动都不想动。夏循和星遥也跟着坐下,拿起桌上的粗瓷碗,等着老板倒茶。

老板手脚麻利地倒好凉茶,又端来了绿豆汤,碗边还挂着水珠,看着就清凉。几人端起凉茶一饮而尽,甘甜的茶水滑过喉咙,瞬间缓解了口干舌燥的不适,疲惫也消散了几分。

歇了片刻,李祈安看向老板,语气平和地问道:“老伯,我们是外乡人,来安州办事,想向您打听个人,六年前,有没有听说过一个叫林二娘的姑娘,在这城郊桑园失踪了?”

老板正扇着蒲扇的手猛地顿了顿,竹扇“啪嗒”一声磕在桌沿,他抬眼看向李祈安,眼神里多了几分复杂的探究:“怎么又是问这林二娘的?说起来,我倒依稀记得六年前,也有个年轻后生在我这凉棚歇脚,当时也问过我差不多的话,说他妹妹来这桑园采桑后就没回家,问我有没有见过,或是听到些动静。”

“后生?”李祈安心里一紧,身子微微前倾,连忙追问,“您还记得那后生的模样吗?是高是矮?穿什么衣裳?有没有说自己叫什么名字?”

老板搓了搓手,脸上露出几分为难:“这我哪能记那么清啊!都过去六年了,只记得那后生看着二十左右的年纪,穿着一身月白色的细布长衫,料子看着就不便宜,应该是个家境富裕的小哥。长得倒是周正,就是脸色不太好,看着急得很,连喝茶都没心思。这会儿就算他站到我跟前,我也认不出来咯!”说罢,还自嘲地笑了笑,扇着蒲扇的手又慢了下来。

“可那后生为何要打听林二娘?”夏循忍不住插话,语气里满是疑惑。

“他自己说的,是林二娘的家里人。”老板端起桌边的粗瓷碗喝了口凉茶,慢悠悠地说道,“说自家妹妹失踪了,担心得不行,官府查不出头绪,他就自己跑来找,桑园附近的村子、茶棚都问遍了,就盼着能有半点消息。”

叶守礼立刻凑近李祈安,压低声音道:“五郎,林二娘既排行第二,那她有个哥哥也合情合理。”

李祈安指尖轻轻摩挲着碗沿,眉头微蹙,抬眼看向老板,还想再问些细节,比如那后生有没有说要去哪里找,或是有没有留下别的话,可老板却摆了摆手,一脸不耐:“客官,该说的我都说了,再多的我也记不清了。这太阳都快落山了,我还得收拾凉棚呢。”

李祈安见老板不愿再多说,也不再追问,从袖中取出几枚碎银放在桌上,对着老板拱了拱手:“多谢老伯告知,这些碎银权当茶钱。”

老板见了碎银,脸色才缓和些,连忙收起,嘴里说着“客气了客气了”,却也没再挽留。

几人起身离开凉棚,沿着官道往城里走。

夕阳的余晖渐渐沉到桑园尽头,晚风卷着细碎的桑叶落在官道上,李祈安几人踏着暮色往城里走,脚步声在空旷的路上显得格外清晰。他抬手理了理被风吹乱的衣襟,转头看向身侧的几人,语气沉稳地提议:“明日咱们分拨行事,我带着夏循去城西,重点打探林二娘的家事,一来要查清那位曾私下找她的兄长到底是谁,如今在何处;二来也要找附近的老住户问问,林家除了林赵氏和这兄妹俩,还有没有其他家人,当年搬离时又是何情形。”

叶守礼刚揉了揉发酸的膝盖,闻言立刻点头:“这个主意好!城西是林家故居,老邻居说不定还记着些旧事,我和星遥明天再去府衙一趟,找当年负责查案的捕快问问,案卷上没提林二娘有兄长,说不定捕快私下知道些什么,只是没写进卷宗里。”

“对,还能问问捕快,当年查案时有没有查到林家跟什么人结过怨。”星遥也跟着补充,眼里多了几分期待,“林二娘好端端去采桑却失踪,说不定不是意外,是有人早有预谋。要是能找到仇家,案子就好办多了。”

夏循一直沉默地跟在后面,此时也开口道:“五郎你去城西打探时,若是遇到苏记绸缎庄的苏云,不妨多问问他,他世代住在锦绣巷,又是本地绸缎商,人脉广,说不定知道林家当年搬去了哪里,或是听过林二娘兄长的名字。”

“嗯,我正有此意。”李祈安点头,指尖轻轻叩了叩腰间的玉佩,“璎璎她们今天在苏记,说不定已经聊过锦绣巷的旧事,回去后我先问问她们,看看有没有收获。若是她们那边有线索,咱们明天去城西也能少走些弯路。”

几人你一言我一语,很快便敲定了明日的计划。夜色渐浓,安州城的轮廓在远处渐渐清晰,城门处的灯笼已经点亮,暖黄的光映着往来的行人,透着几分热闹。

几人踏着夜色回到来仪客栈,刚推开小院大门,就见院内一片寂寂。李祈安脚步一顿,眉头不自觉地蹙了起来,语气里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担忧:“这个时辰,她们该回来了才对。”

叶守礼也跟着探头往里看,院子里的石桌石凳空荡荡的,他揉了揉发酸的肩膀,试图往轻松的方向猜:“会不会是在苏记绸缎庄耽搁了?”

夏循站在一旁,也跟着点头:“苏郎君看着是个实诚人,应该会照看着姑娘们,或许是留她们吃了晚饭,才耽误到现在。”

李祈安沉吟片刻,指尖轻轻摩挲着袖角,虽知苏云看着不像坏人,但天黑后城西的巷子本就僻静,他终究放心不下。“这样吧,子皓、夏循,你们在客栈守着,若是她们回来了,先让她们歇着,别乱跑。”他转头看向星遥,“星遥,你跟我去苏记方向撞一撞,看看能不能遇上她们。”

两人应下,李祈安立马提着一盏灯笼,和星遥快步走出客栈大门。刚往南走了没几步,就见前方巷口处,有几个人影正说说笑笑地走来,灯笼的光隐约照在为首那人身形上,浅青色的襦裙,扎着双丫髻,不是璎璎是谁?

“璎璎!”李祈安松了口气,快步走上前。

璎璎听到熟悉的声音,猛地转头,瞧见提着灯笼走来的李祈安,眼睛瞬间亮了,像只雀跃的小雀似的,提着裙摆快步跑过来,连语气都带着未散的欢喜:“李祈安!你快看!”

说着,她便将右手高高举到李祈安面前,白皙细嫩的手指微微蜷着,指甲盖儿上覆着一层透亮的灰蓝色,在灯笼暖黄的光晕下,既不像寻常凤仙花染的那般艳俗,也不似纯蓝那般冷硬,倒像雨后初晴时天边的薄云,带着几分清透的柔美感,衬得她的手愈发纤细白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