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阁

书迷阁>许君长乐 > 赵未女(第3页)

赵未女(第3页)

-

张岁安还是每月例行公事地进宫向景和帝奏报修典进程,若景和帝抽不出空,他也是亲自入宫将文书奉上。

朝堂上赵氏一族的大案接二连三,闹得沸沸扬扬,他倒是稳如泰山一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修同文典,规整得让人挑不出错处。

温承殿的后院池子里养了一团子鱼,景和帝批折子批得乏了,便靠在竹椅上喂鱼。

“这窝鱼养在这池子里,不愁吃喝,久而久之就懒得动弹,朕此前命人找了条大鲶鱼放进去,这大鱼吃得多,性子也蛮横,进去一搅和,原本那些老鲤鱼反倒回光返照似的,一下子都活过来了。”景和帝靠坐在竹椅上漫不经心地说着。

张岁安站在一旁,刚奏报完修典之事,听了景和帝这番话,深知他说的不只是那池中鱼。

景和帝从瓷碟中取出一把鱼食,撒进池中,看着里头的鱼群争先抢食:“不过这大鱼养得久了,也有些不中用了。”他接过内侍递上的绢帕,擦了擦手,“只是养着无用,杀了又觉得可惜。”

说完,他瞥了一眼张岁安:“这阵子外面不安生,你们一家倒是安安静静,一如往常。”

张岁安应声答道:“臣为陛下修典,不敢分心。”

“其实老七殿里头着火这事,想来想去,也疑点颇多,仅凭几句宫人的供词就下定论,也太仓促。”景和帝顿了顿,“可这赵显的事,偏偏又撞了上来,这几年赵家为朕办事,得罪了不少朝臣,名声也不大好,这样一搅和,这大鱼就算不捞出来,也得被老鱼咬死在里边儿,到时候反倒臭了朕这池子。”

景和帝话说得又直又狠,张岁安没敢接话,生怕一不小心踩进坑里,露出半分偏向的心思。

景和帝见他不说话,飘飘然地又随口补上一句:“若是你,你当如何?”

张岁安躬了躬身子:“臣不是养鱼人,自然懂不了这么多。”

景和帝低低笑了两声,将盘中鱼食撒了个尽:“池子不能脏,但老鱼总得搅一搅他们才肯动,一头大鱼没了,自然还能养新的。”

张岁安心下将景和帝的话翻译了一遍,无非是说皇室的尊荣不能有污,士族老臣们需要敲打。

在这件事上,赵氏越是张狂,士族便越是团结,而景和帝大可扮演好一个受奸人蒙蔽的君主,肃清吏治,查抄奸佞,反倒能让士族看清谁才是真正给他们鱼食的人。

所谓权臣,一念而已,要么封侯拜相,要么千古罪人,昨日权倾朝野,明日就可以是王朝的替死鬼。

毕竟臣子是可以换的,而君王若是有污,那换的可就是朝代了。

两人正说着,传话的内侍忽然神色匆匆地小步跑了进来:“陛下,陛下……”

常玉见他急躁,不免训了一声:“陛下面前,有事慢慢说。”

小内侍缩了缩脖子,躬下身子道:“瑶池殿传来的消息,赵贵嫔,她,她自戕了……”

这消息来得突兀,景和帝也跟着一怔。

天色愈暗,乌云欲雨,催得飞花残乱,被风卷得撞在朱红墙上。

瑶池殿前,三皇子带着玉瓒公主跪在门外,哭得凄声惨惨,宫人们拦的拦,跪的跪,闹哄哄地挤成一团。

见景和帝来此,才各自安分了许多,只顾着趴在地上啜泣。

赵贵嫔穿着一身少女时的水绿罗裙悬梁而死,她的贴身婢女慧安在殿中寻得了她留下的遗书。

那段绣着玉兰的绢布上,只有短短的三个字:

“妾冤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