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阁

书迷阁>恋爱疗愈手册 > 第125章 就一句(第2页)

第125章 就一句(第2页)

她把画打印出来,贴在“心语展”的纪念墙上。旁边放着苏晓带来的那只破旧毛绒兔子??如今它被洗干净,补好了耳朵,胸前别着一枚小小的铭牌:**“第一个听众”**。

几天后,李远从山村寄来一封信。信纸粗糙,字迹工整:

>小满老师:

>

>我们班的孩子开始写“心语日记”了。有个女孩写了整整十页,关于她妈妈改嫁后不要她了。她交作业时满脸通红,以为会被骂“不懂事”。我读完后只说了一句:“谢谢你愿意告诉我。”她当场哭了。

>

>昨天下大雨,山路泥泞,村口的老桥又被冲垮了一截。可孩子们依然打着伞走了一个多小时来上课。路上他们轮流背着录音机,里面放着“心语展”的音频。有个小男孩说:“老师,我觉得这些声音比课本温暖。”

>

>我想,教育不只是教人识字算数,更是教人相信??你的感受值得被听见。

>

>附上孩子们一起画的画,他们说是送给“所有说不出话的大人”。

随信附着一幅稚嫩却真挚的蜡笔画:一群小人手拉着手围成圈,头顶是彩虹,脚下是土地。中间写着歪歪扭扭的大字:

**“你说,我们听。”**

林小满把画挂在办公室最显眼的位置。每当疲惫袭来,她抬头看一眼,就觉得脚步又能迈动了。

然而平静并未持续太久。

某天深夜,系统突然弹出紧急警报:一名注册用户连续三次触发自杀风险评估模型,IP定位在城东精神病院附近。林小满立刻调取信息,发现这是个新账号,仅上传过一段文字:

【我已经把遗书塞进枕头底下了。医生说我“恢复得很好”,可只有我知道,我每天都在练习呼吸,只是为了不让眼泪呛住。】

她立即启动危机干预流程,联系合作医院的心理科值班医生协助定位。同时,她拨通了该用户的私信通道,发送语音:

“我不知道你是谁,也不知道你现在在哪。但我想告诉你,此刻正有一个人,坐在电脑前,为你彻夜未眠。你不必回应我,也不必坚强。只要你还愿意多活一分钟,我就愿意陪你这一分钟。”

她反复发送同样的语音,间隔五分钟一次,持续了整整两个小时。

凌晨三点十七分,对方终于回复了一条模糊的照片??似乎是病房窗台,外面路灯昏黄,玻璃上凝结着水汽。配文只有一个字:**“冷。”**

林小满立刻截图发给值班医生,并请求警方协助排查。二十分钟后,院方确认该患者为19岁女性,抑郁症复发住院,当晚私自离床失踪。巡逻护士已在寻找。

又过了四十分钟,系统提示该用户重新上线,发来一段颤抖的录音:

“对不起……我刚才走到天台去了。风吹得我很清醒。我听见你的语音,一遍又一遍……你说‘我在’。我不知道你是谁,可那一刻,我觉得……好像有人牵住了我的手腕。”

林小满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她迅速回复:

“你现在安全了吗?需要我打电话给你病房的护士吗?或者,你想聊聊?我一直在这。”

对方沉默了几分钟,最终传来一句轻得几乎听不见的话:

“能……再发一遍你说‘我在’的语音吗?我想存下来。”

林小满照做了。她知道,这一句“我在”,或许就是某个人抓住世界的最后一根绳索。

次日中午,医院传来好消息:患者已被找回,情绪稳定,自愿接受强化治疗。主治医师特意致电表达感谢:“你们做的不只是倾听,是在重建一个人与世界的连接。”

林小满挂掉电话,靠在椅背上闭目良久。她想起最初创办“心语展”时,有人问她:“你能救多少人?”

她当时答:“一个就够。”

如今她明白了,重要的不是救了多少,而是让每一个濒临熄灭的灵魂都知道??

**在这个世界上,至少有一盏灯,是为你亮着的。**

傍晚,陈默来了。他带来一组新的插画草图,其中一幅描绘的是无数条看不见的丝线,从城市各个角落延伸而出,最终汇聚成一张巨大的网,网上挂着星星点点的光斑。

“我叫它《无声热线》。”他说,“每一点光,都是一个被听见的声音。”

林小满看着画,忽然笑了:“你知道吗?阿药昨天干了件大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