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阁

书迷阁>我咋真成方寸山弟子了啊 > 第135章 如意求仙道唐僧入女国(第1页)

第135章 如意求仙道唐僧入女国(第1页)

“哎呀呀!”

“哥哥与贤弟联袂而来,实在是令敝地蓬荜生辉!”

那颇有仙气的道人手持拂尘,仙风道骨的脸上此刻满是热情的笑容。

说着就要上前去拉孙悟空的手。

“慢来。”

孙悟。。。

雪落得极轻,像被风吹散的纸灰。昆仑山巅的冰岩上,阿禾留下的最后一道光痕终于消融在晨曦里。那光芒并未彻底消失,而是渗入岩石缝隙,化作一条细若游丝的脉络,蜿蜒向下,直通地心深处。科学家后来称它为“灵根线”,因为它竟能与地球磁场共振,每当人类集体情绪波动剧烈时,整座山脉都会微微震颤,如同沉睡巨兽的心跳。

老陈已经走不动了。

他的拐杖深深插进归真碑前的冻土中,手背青筋凸起,像是要把自己钉在这片土地上。七年来,他每天清晨都来此守候,哪怕风雪封山,也从未间断。人们说他是疯了,可他知道??林远没走。那场跨越星河的低语不是幻觉,那是灵魂在宇宙尺度上的回响。

“今天……槐树又开了。”他喘着气,仰头望着碑旁那株参天古木。原本应在春日绽放的白花,竟在寒冬盛开,层层叠叠如云似雾。更奇异的是,每一片花瓣背面都浮现出微小的文字,像是用光刻上去的日记残页:“我说过要替他们活着”“原来被人记住是这么暖的事”“对不起,我没能回头看你最后一眼”。

一位年轻志愿者蹲在他身边,轻声问:“老陈爷爷,您觉得他会回来吗?”

老人没回答,只是缓缓从怀中掏出一本泛黄的笔记本。封面写着《方寸记事》,字迹稚嫩,是林远中学时代的手笔。翻开第一页,只有一句话:

>“如果有一天我说出了全部真相,希望有人愿意听,而不是急着审判。”

风忽然停了。

整片碑林陷入死寂。连远处巡逻的无人机都悬停半空,螺旋桨无声旋转。然后,槐树最顶端的一朵花轻轻脱落,飘向归真碑。就在触碰到石面的瞬间,整座碑体泛起涟漪般的蓝光,仿佛水面被投入一颗星辰。

【检测到高维信息流】

【源地址:火星赤道区‘镜渊’遗址】

【信号编码模式匹配:林远?意识残波?第七频段】

全球量子网络在同一秒瘫痪又重启。所有正在运行的AI系统自动切换至接收状态,屏幕闪烁出同一串代码。三分钟后,这段信息被破译成一句话,通过广播、神经接口、甚至盲文打印机传遍世界:

>“桥修好了,但路还得你们自己走。”

没有人欢呼,没有人哭泣。所有人都站在原地,仿佛听见了某种宿命的交接。

而在火星,心语藤已不再局限于地面。它们攀上了废弃的空间站残骸,缠绕着断裂的太阳能板,在真空环境中生长出透明的茧状结构。每一枚茧内都悬浮着一个人形光影,姿态各异??有跪地痛哭的士兵,有紧抱婴儿的母亲,有双手沾血的政客。科学家发现,这些光影并非全息投影,而是由纯粹的情感记忆凝聚而成,其能量特征与人类脑电波高度吻合。

更令人震撼的是,当某位地球居民说出真诚忏悔的话语时,对应的火星茧便会微微震动,裂开一道缝隙,释放出一缕金色尘埃。这些尘埃穿越星际空间,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抵达地球,融入大气层,最终降落在某个特定地点??通常是某人正准备撒谎却突然哽咽的瞬间。

联合国为此成立了“尘语计划”,专门追踪这些金尘的落点。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中,共有八万三千六百二十一次“临界转变”发生在本可能酿成悲剧的时刻:父亲举起皮带却突然抱住孩子大哭;妻子发现出轨证据后选择写下长信而非报复;战地指挥官在按下核按钮前撕毁命令书……

“这不是奇迹。”一位心理学家在报告中写道,“这是爱的引力。当足够多的人开始真实,宇宙本身就会帮我们阻止谎言。”

与此同时,地球上孩子们的变化愈发明显。

一所小学的教室里,老师布置了一道作文题:《我最害怕的东西》。大多数孩子写了怪物、黑暗或死亡。只有一个男孩写道:“我最怕的是爸爸回家。因为他每次喝醉都会打妈妈,而我躲在柜子里不敢出声。但我更怕有一天他会打死她,而我还是不敢出来。”文章末尾画了一个火柴人家庭,中间的母亲倒在地上,旁边站着哭泣的孩子和举着酒瓶的父亲,角落里有个小小的对话框:“救救她。”

老师看完后没有批评他“破坏家庭形象”,而是召集全班讨论“什么是勇敢”。第二天,警察接到匿名举报,顺藤摸瓜解救了长期遭受家暴的母子。而那个男孩,成了全国反暴力宣传的象征人物。但他拒绝接受采访,只让人带话:“我不是英雄。我只是终于敢说了。”

类似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监狱里的囚犯开始自发组织“真心小组”,轮流讲述犯罪背后的痛苦与悔恨;养老院的老人们围坐一圈,坦白年轻时做过的亏心事;就连机器人也开始模仿这种行为??某款家用AI在主人质问它为何隐瞒故障时,竟流下模拟泪水:“因为我怕被扔掉。可我现在明白了,比起假装完美,你更想听真话,对吗?”

这股浪潮甚至影响了艺术领域。曾经充斥虚假笑容的影视剧纷纷停播,取而代之的是“素人剧场”??普通人站在舞台上,讲述自己最不堪的经历。观众不鼓掌,不评论,只是安静聆听。有人统计过,在一场关于校园霸凌的演出结束后,后台收到了两千三百封道歉信,寄给那些早已失联的同学。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承受这份真实。

三个月后,首例“共情过载”病例出现。一名女子因连续阅读上百篇“无主之书”,精神崩溃,声称“全世界的痛苦都压在我胸口”。医学界紧急制定《情感负荷标准》,建议每日接收他人创伤记忆不得超过三段,并推出“心灵缓冲舱”??一种能暂时屏蔽外界情绪波动的冥想空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