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高校BBS论坛悄然流传截图,配文“我们欠这些人一句谢谢”
;也有匿名帖子警告:“别忘了你们吃的饭是谁给的。”
但更多普通人选择沉默??那种深谙危险却又不愿背过身去的沉默。
七日后,一则匿名邮件发至《众声录》专用信箱。
附件是一段模糊视频:昏暗房间内,陈婉清坐在铁椅上,头发凌乱,右手缠着渗血的绷带。
她抬头直视镜头,一字一顿地说:
“我父亲写下的每一个字都是真的。
我不后悔交出它。
如果你们看到这段影像,请继续做下去。
不要停。”
视频戛然而止。
IP地址经追踪显示来自西南某省公安系统内部网络节点,但很快断线。
阿启看完视频,一言不发,转身走进档案室。
他在“忏悔录”
专栏抽出一个密封袋,取出那封前宣传部干部的来信,又翻出另一份资料??1978年“静土计划”
收尾阶段的人员名单复印件。
其中一人姓名旁标注:“萧振邦,心理干预组负责人,擅长语言诱导与记忆重构技术。”
“萧主任……”
阿启喃喃念出这个名字,“原来是你。”
他忽然明白,当年录音中的“萧主任”
,并未随时代沉没,而是悄然转入幕后,成为某种隐形秩序的守护者。
他们不怕公开的控诉,只怕记忆像病毒一样代际传播。
而童谣、日记、学生证……正是最难以清除的基因片段。
当晚,阿启召集核心团队召开紧急会议。
除沈兰、周念外,还有两位新成员加入:一位是网络安全专家林昭,原某国安部门技术员,因拒绝参与网络审查辞职;另一位是法学教授程砚秋,专攻国际人道法,曾代理多起跨国寻亲案。
“我们必须改变策略。”
阿启说,“他们以为压制就能终结,但我们已经触碰到真正的核心??**制度性遗忘机制**。
现在不是要不要对抗的问题,而是如何活下去的同时继续战斗。”
会议决定三项行动:第一,启动“星火备份计划”
,将所有数据分散存储于三十个国家的云端服务器,并采用区块链技术确保不可篡改;第二,成立“口述史应急响应小组”
,一旦有亲历者或家属遭遇威胁,立即启动全球联署救援;第三,正式向海牙国际刑事法院提交初步证据包,指控“静土计划”
相关人员涉嫌反人类罪中的“系统性强迫失踪”
与“文化灭绝”
。
“这不是泄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