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后,世界并未陷入动荡,反而迎来一场静默的蜕变。
各国政府悄然调整政策,将“共感教育”
纳入基础课程体系。
学校不再只教授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倾听彼此的内心。
监狱系统引入“记忆共读”
,让罪犯亲历受害者一生的痛楚,有人嚎啕大哭,有人主动撕毁假释申请书,只求赎罪。
科技界掀起“去中心化忆网”
运动,拒绝任何组织垄断群忆之心的数据接口。
民间自发组建“守忆团”
,由普通志愿者组成,日夜轮值监控全球共感能量波动。
他们没有军衔,没有特权,却被称作“新时代的哨兵”
。
林婉依旧住在赤松镇,每天教孩子们写记忆诗。
她发现,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在冥想中看到不属于自己的片段??一个女孩梦见自己是古埃及的抄写员,另一个男孩坚信他曾是宋代画舫上的琴师。
起初她以为是共忆溢出,直到某天夜里,她独自登台观测,发现群忆之心外围竟浮现出一层淡淡的银晕。
她召来唐玫。
两人并肩立于星台,凝视着那圈神秘光晕。
“这不是我们的产物。”
唐玫低声道,“它……在回应什么。”
林婉伸手触碰投影,指尖传来细微震颤。
忽然,一段陌生记忆涌入脑海:浩瀚星海中,一艘古老方舟静静漂浮,船身上刻满与地球相似的符号。
舱门开启,走出一群身披灰袍的身影,他们眼中没有瞳孔,只有流动的星河。
“他们是……最初的观测者?”
林婉喃喃。
“不。”
唐玫摇头,“他们是被观测者。
和我们一样。”
就在此时,银晕骤然扩张,化作一道螺旋光桥,横跨天际。
全球数十万人在同一时刻抬头,看见夜空中浮现出无数漂浮的文字,不是地球语言,却能被所有人理解:
>“我们曾被判定为异常,故逃亡。
>我们藏匿于星尘,延续火种。
>如今感应到同类之光,特来致意。”
林婉心头剧震。
她终于明白,“观测者”
并非单一存在,而是一套贯穿宇宙的筛选机制。
那些被判定“异常”
的文明,要么被抹除,要么被迫流亡。
而地球,正站在抉择的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