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阁

书迷阁>大明兽医,开局给朱标续命 > 165 老朱怒了 这个县令不当也罢(第1页)

165 老朱怒了 这个县令不当也罢(第1页)

刑房的司吏带着手下、张大牛和吴里长先行出发,赶往案发现场。

许克生安排庞主簿留守衙门,自己转到后堂。

邱少达已等在院中,见他来了便迎上来。

许克生匆匆换上一身素色常服,摆手道:“走吧。。。

天边刚泛起鱼肚白,惠民工坊的炉火已如星河燎原。铁锤敲击声、炭块碎裂声、水车轰鸣声交织成一片,仿佛大地深处的心跳,不息不止。清扬立于高台之上,一身素色布衣被晨风吹得猎猎作响,她手中握着一卷新制的煤配图样,目光冷峻扫过每一道工序。

“今日翻倍!”她再次喝令,“所有蜂窝煤必须经三重检验:外观无裂、燃值达标、烟气清透!不合格者,当场砸毁!”

工头们领命而去,无人敢懈怠。自董桂花离京查案以来,这工坊便成了新政命脉所系,也成了无数双眼睛窥伺的目标。朝廷虽下诏举办“天下炉火大会”,可暗流早已汹涌??扬州毒煤案尚未结案,南京城内已有数户百姓因使用低价散煤而咳血昏厥;刑部查封三批来路不明的“甲字头”煤块,化验结果竟与周元泰家中残留物成分一致。

更令人不安的是,锦衣卫在七里塘外掘出一座废弃窑洞,内藏数十具尸骨,皆为壮年男子,手脚有长期挖掘痕迹,胸前衣料残片上隐约可见半朵残梅绣纹。蒋霆亲赴东宫禀报:“靖海卫余党未灭,且已深入腹地。他们不是在逃,是在潜伏。”

朱标听罢久久不语,只命人将尸骨焚化,骨灰封坛存于东宫密库,并传谕董桂花:速归。

然而三日过去,音信全无。

此刻,距南京千里之外的皖南山道中,一辆破旧牛车缓缓穿行于雾霭之间。车帘掀开一角,露出董桂花憔悴却清醒的脸庞。他左臂缠着渗血的布条,右手紧攥一枚铜片??正是从周府灶台后墙夹层中取出的那枚,上面刻着细密符号:**“庚戌?西山三井?北偏东十七度”**。

“这不是编号。”他在心中默念,“是坐标链。”

三日前,他在扬州客栈遭刺客围杀,若非万珊翔率锦衣卫死士及时接应,早已命丧黄泉。那一战,八名护卫尽数战死,刺客亦不留活口,唯有一人临死前咬破舌尖,喷出一口黑血,狞笑道:“赤炉燃时,钟山即坟!”

随后,他们在刺客贴身内衣夹层发现一张焦黄纸片,绘有简略矿道图,标注十二处连接点,终点赫然指向紫金山南麓,距太子寝宫不足五里。

“他们要从地下攻入皇宫。”董桂花当时浑身发寒,“而且……已经快完成了。”

他不敢回京,怕引敌入都;也不敢久留扬州,恐打草惊蛇。于是假死脱身,命万珊翔放出风声:“董大人坠江身亡”,自己则乔装改扮,沿长江支流逆流而上,转入徽州古道,意图追查铜片来源??此物材质特殊,非民间所能铸造,极可能出自军器监或藩王私炉。

此刻,牛车停在一村落口,村名“铜溪”。村中老者见他手持铜片,神色骤变,颤声道:“这……这是三十年前矿场关闭前最后一批‘信符’,唯有督工级以上才配有。你从何处得来?”

董桂花心头一震:“此处曾有官办铜矿?”

“岂止有!”老人眼中泛泪,“洪武八年,太祖皇帝下令开采紫金铜脉,供铸钱之用。十年后突遭封禁,三百矿工一夜消失,连碑文都被磨平。有人说他们挖到了龙脉,触怒天威;也有人说……他们听见了地底的脚步声。”

“地底的脚步声?”董桂花追问。

“对。”老人压低声音,“说那矿道通着北边,有人在夜里听见铁靴踏石之声,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像是大军穿行。”

董桂花背脊发凉。他忽然明白??所谓西山矿道,并非新建,而是旧矿改造!那些所谓的“废弃井口”,实则是当年被刻意隐瞒的地下网络节点。而今被人重新启用,借新政之名,以运煤为掩护,悄然贯通南北。

“难怪账目上总有莫名损耗。”他喃喃道,“不是偷煤,是在扩道。”

当夜,他潜入村后荒山,在一处塌陷坑洞中发现了刻有“甲”字号样的石碑,其下通道幽深不见底。他点燃火折子,小心翼翼下行百余步,忽觉空气微动,似有风从远处吹来??说明通道另一端确与外界相连。

更深之处,墙壁上竟留有新鲜凿痕,地面散落未燃尽的松脂火把,还有半截断裂的铁镐,柄上烙印着一个模糊印记:**燕字篆文**。

“果然是你,朱棣。”董桂花咬牙切齿,“你早就在等这一天。”

他正欲继续深入,忽闻上方传来脚步声与低语:“确定是他进去了?”

“千户大人亲令,追踪铜溪血脉线,此人持信符出现,必与旧矿有关。”

“那就封洞!一根头发都不能放出去!”

董桂花瞳孔骤缩??这不是刺客,是朝廷的人!

他迅速熄灭火折,贴壁蜷缩,听着头顶泥土簌簌落下,一块巨石被缓缓推至洞口。他知道,若被困于此,不出三日便会窒息而亡。

千钧一发之际,他摸出怀中最后一根银针,蘸取随身携带的乌头碱溶液,轻轻弹向洞顶缝隙。片刻后,上方传来闷哼与咳嗽声。

“谁?!”

“有毒烟!快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