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孩微微一笑:“开启‘终审之门’??让每个人面对面自己的记忆,无论美好或残酷。
不再有筛选,不再有引导,只有纯粹的选择:你愿意记住吗?”
“可这会引发混乱!”
林昭脱口而出,“太多人无法承受真相的重量!
他们会崩溃,会反抗,甚至可能摧毁一切!”
“那就让他们崩溃。”
小女孩的声音忽然变得庄严,“真正的自由,从来不是免于痛苦,而是拥有面对痛苦的权利。
如果我们连这一点都不敢给,那我们和那些用谎言编织牢笼的人有何区别?”
风雪骤停。
极北之地,那根晶柱彻底融化,化作一颗赤红晶体,缓缓升空,悬于第九井旧址之上。
它不再闪烁,而是持续释放柔和光芒,如同一颗新生的星辰。
七日后,第一道“终审之门”
在非洲卢旺达遗址开启。
数千人自愿走入光幕之中。
他们看到的,不是教科书上的和平重建史,而是亲历者的记忆回放:母亲抱着婴儿躲在草堆里,听着外面屠杀者的脚步声;少年被迫亲手杀死邻居以换取家人活命;幸存者几十年不敢提起过去,直到孙子在学校学到“那段不存在的历史”
。
有人嚎啕大哭,有人跪地不起,也有人怒吼着要追究责任。
但更多的人,选择了记录??把长辈的故事录进忆站,刻上陶片墙,写进下一代的课本。
一个月后,第二道门在东亚某国边境小镇开启。
这里曾是“心灵安宁素”
最早试点地区。
当居民们走进光幕后,他们终于看清了自己遗忘的内容:妻子临终前握着丈夫的手说“别忘了我”
;孩子考试满分那天父亲含泪的笑容;朋友在雨夜陪他走过人生最低谷的对话……他们不是失去了痛苦,而是失去了爱的能力。
全镇三百二十七人走出光幕后,集体签署《记忆复归承诺书》,并自发组织“情感康复小组”
,每日练习回忆与表达情绪。
一年之内,该镇抑郁症发病率下降89%,成为全球首个完成“记忆疗愈”
的社区。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欢迎这场变革。
国际联盟内部爆发激烈争论。
三大科技巨头联合发表声明,称“终审之门”
为“大规模心理创伤武器”
,呼吁全球禁止使用。
一支名为“净忆军”
的极端组织在多国发动袭击,炸毁忆站,绑架忆师,宣称“我们要保护人类免受记忆毒害”
。
最严重的一次事件发生在欧洲柏林。
一场公开的记忆展映会上,播放了二战期间某集中营幸存者的全息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