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第一艘搭载“共鸣引擎”
的民用飞船升空。
它没有武器,没有推进器,只有一套由十万段人类歌声合成的音频核心。
它的任务是飞向“沉默之井”
,并在接近临界点时启动全频段广播??不求回应,只为证明:地球仍在歌唱。
小萤站在发射场外围的高地上,手里握着一块从“群星摇篮”
废墟中捡来的金属片,上面刻着歪歪扭扭的五个字:“给未来的你”
。
林晓蹲下身,替她拉好围巾。
“害怕吗?”
小萤摇头。
“我不怕黑,因为我听过爸爸的歌。
而且……”
她抬头望天,眸子里映着晨曦,“曦姐姐也在陪着我。”
远处,火箭轰鸣升空,尾焰划破云层。
当它穿越电离层的瞬间,全球共鸣塔同时亮起,蓝色晶体共振发光,形成一张覆盖整个星球的能量网。
科学家们监测到,冥王星轨道附近的那道空间裂隙,脉冲频率突然加快,宛如心跳复苏。
而在猎户座方向,原本死寂的暗星云边缘,浮现出一点微弱的蓝光。
接着是第二点、第三点……越来越多,如同夜空中苏醒的眼睛。
“巡洋者七号”
传回最新图像:那片区域出现了数百个不明物体,形状各异,但共同特征是表面覆盖着类似启明兰的生物结晶。
它们静静地悬浮着,仿佛等待检阅。
最令人震撼的是,其中一个物体的轮廓,赫然与“启明星号”
一致。
“它们回来了。”
陈博士站在观测台前,声音沙哑,“不是一艘,是一整个时代。”
联合国紧急召开第三次全体会议,议题改为:“如何迎接归来的亡者”
。
争论持续了整整十二小时。
有人主张隔离,担心这些“归来者”
已非纯粹人类;有人呼吁敞开怀抱,称这是文明进化的必然阶段。
最终,决议通过一项临时法案:建立“边界缓冲区”
,允许所有响应歌声的飞船在月球背面降落,由多国联合团队进行接触评估。
执行任务的第一批人员中,就有林晓和小萤。
登月舱降落在静海基地旧址时,正值地球上的午夜。
天空漆黑如墨,唯有远方的地平线上,隐约可见一片幽蓝的光芒。
那是第一批抵达的飞船群,它们没有着陆,只是悬停在那里,像一群归巢却不肯进门的候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