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道军情雪片般飞入奉天殿,仿佛天地同怒,乱象齐发。
朱元璋猛然站起,眼中血丝密布:“你们tell我,这是巧合?还是天意?”
无人应答。
朱标双拳紧握,终于明白??这不是失控,而是精心设计的总攻。
多线并发,真假难辨,让朝廷疲于应对,最终不得不暂缓新政、收缩防线、倚重藩王。
而朱棣,只需静静等待,便可名正言顺接管兵权。
“父皇。”
朱标上前一步,“儿臣请命,即刻成立‘新政应急署’,统筹应对诸事:
一、派太医院chief医官赴汉中,公开验粮、治病、辟谣;
二、命工部立即疏通漕运,同时允许百姓参与监督工程进度;
三、调神机营一部协防云南,但以‘轮训’名义出兵,避免刺激缅人升级战事;
四、最重要的是??开放六部档案,允许东宫监察组彻查近三年所有官粮采购记录,揪出背后黑手!”
朱元璋盯着他,良久,缓缓点头:“准。”
退朝后,董桂花拉住朱标,沉声道:“汉中霉粮案有问题。
今年夏粮入库时,我曾派人在场抽检,质量上乘。
若说变质,除非储存期间被人故意洒水、封窖、闷坏。”
“谁管粮仓?”
“户部仓曹,主管正是周延礼。”
两人对视一眼,寒意顿生。
当夜,东宫密令下达。
锦衣卫突袭京仓十二库,查获大量被人为浸湿后重新烘干的稻谷,霉斑深处检测出一种罕见真菌毒素,与患者病症完全吻合。
更骇人的是,在一间地下密室中,发现一套完整造假流程:包括伪造检验签条的印章、替换合格粮的暗道、以及一份按月行贿的账本,牵连官员多达四十余人。
而账本最后一页写着:
>“十月事毕,燕邸赏银五千两,马二十匹。”
铁证如山。
董桂花当即拟就弹劾奏章,联署六科给事中、十三道御史,要求:
1。诛杀周延礼及涉案官吏,抄没家产;
2。暂停户部一切职权,由东宫特派组接管;
3。下诏严斥燕王,责令其交出所有涉事人员,并接受朝廷核查军备。
奏章尚未递出,宫中忽传噩耗:
**朱元璋病倒,高烧不退,太医束手,已连续三日无法临朝。
**
风雨如晦,帝位悬空。
朱标守在仁寿宫外,彻夜未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