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阁

书迷阁>无限恐怖,但是没有主神空间 > 第二百一十六章 我不是九头蛇吗(第1页)

第二百一十六章 我不是九头蛇吗(第1页)

在模拟空间里开了三天的作战会议,脑瓜子嗡嗡的漫威罗天传送回了漫威宇宙。

这一次的事情真的是太多了,相比之下,雷神之锤没电这种小事已经被漫威罗天给抛之脑后。

在返回漫威宇宙后,罗天随手将雷神。。。

雨后的清晨,空气里浮着泥土与青草的气息。晓梦推开窗,风罐在檐下轻轻晃动,余音未散,仿佛昨夜那场梦的回响仍在空气中震颤。她盯着那只陶罐看了许久,忽然意识到??它不是在响,而是在**回应**。

昨晚的梦境太过清晰,林晚舟站在麦田中央的身影像一枚钉子,牢牢楔进她的意识。她说“继续吃苦,继续痛”,可这世上最怕的从来不是苦与痛,而是痛了却无人知晓,说了也无人相信。而现在,终于有声音从地底、从岩层、从千万个沉默者的喉咙深处涌出,汇聚成一种新的语言:**震动的语言**。

晓梦穿好外套,将U盘和录音笔贴身收好,背上背包走出门。今天是“无声节”第七日,也是“反听证行动”公开成果发布会的日子。地点定在老城区废弃的广播站,那里曾是七十年代政府对外宣传的喉舌,如今被改造为地下信息交换中心。阿阮说,已有超过四百人报名参加现场集会,线上直播通道则由十三个独立节点接力传输,以防被切断。

路上行人渐多。街角小摊前,一个老人正用铁皮喇叭播放一段模糊的哼唱声,那是老兵女儿同意公开的完整录音片段。几个年轻人围在一旁,闭着眼睛,像是在捕捉什么看不见的东西。有人低声说:“我听见了第三个名字。”另一个摇头:“不,是第五个……他们都在哭。”

这不是幻觉。当共鸣频率达到某个阈值时,记忆真的会以波的形式扩散。就像风罐能储存情绪振动,人的神经也在无意识中记录那些未曾被言说的真相。而“心桥”的失败恰恰证明了一件事:**真正的倾听无法被模拟,因为它本质上是一种牺牲??你必须愿意让自己受伤,才能接住别人的伤**。

抵达广播站时,阿阮已经在调试设备。墙上挂着一幅手绘地图,标记着全国二十八个传出敲击声的地点,红线如脉络般连接起来,竟隐隐构成一个人形轮廓??头在北方,脚踏南海,双臂伸展如拥抱或抵抗的姿态。

“你觉得这是巧合?”晓梦问。

“不。”阿阮眼神疲惫但锐利,“这是集体潜意识的共振。我们以为我们在唤醒林晚舟,其实……是她一直在试图唤醒我们。”

主厅内,志愿者们正在测试音频同步系统。他们计划将哑谷录下的“记忆岩芯”低频信号,通过改装过的老式发射塔向全城播送。这段信号不含任何语言,只有心跳般的节奏与极细微的人声残片,但它携带某种原始的情感编码,能绕过大脑的语言区,直接作用于边缘系统。

“就像疫苗。”一名技术员解释,“不是让你立刻明白发生了什么,而是让你的身体先记住那种‘被听见’的感觉??然后再去追问为什么。”

十一点整,第一批听众陆续入场。有心理咨询师、社工、教师,也有曾在“温柔封禁”项目中被迫沉默多年的亲历者。一位失去儿子的母亲带来了他的日记本,说想试试能不能让声音穿过时间;一名退伍军人默默递上一枚生锈的军牌,请求“替他说一次真话”。

十二点整,灯光熄灭。

寂静持续了整整一分钟。

然后,一声轻敲自风罐中响起。

三短,两长,一停,三短。

全场屏息。

紧接着,音响系统缓缓释放出那段来自哑谷的录音。起初只是微弱的嗡鸣,如同大地深处的心跳。几秒后,第一道人声浮现??林晚舟的声音,冷静而坚定:

>“我是林晚舟。1975年冬,我藏身于此,用最后能源激活‘记忆岩芯’……”

随着她的叙述展开,更多声音加入进来:老兵断续的呜咽、小女孩念着亡母的名字、工人讲述工厂爆炸前夜没人听的预警、记者低语自己如何被迫删稿……这些声音并不整齐,甚至互相重叠、干扰,但它们共同形成了一种奇异的和谐??不是完美的和谐,而是**破碎中的真实共存**。

有人开始流泪,有人攥紧拳头,有人低头颤抖。没有鼓掌,也没有安慰。所有人只是坐着,听着,承受着这份沉重得几乎令人窒息的真实。

直到第十七分钟,信号突然中断。

灯光亮起,众人惊愕抬头。控制台前的技术员脸色发白:“信号源……被污染了。”

大屏幕上跳出一行字,黑白背景,字体冰冷:

>【检测到非法情感传播行为】

>您正在接收的内容可能导致心理不适、认知紊乱及社会关系失衡。

>根据《心理健康促进法》第条,该频道已被临时屏蔽。

>请佩戴认证设备,接入官方疏导平台,获取安全共情服务。

空气凝固。

这不是简单的技术封锁,而是**制度性否认**的再次降临。他们不再否认痛苦的存在,而是将其定义为“风险”,再以“保护”之名加以管控。

阿阮猛地站起身,抓起麦克风:“各位,你们刚才听到的,不是煽动,不是谣言,更不是病态宣泄!那是二十年来,被系统性抹除的声音!他们怕的不是我们说话,是怕你们**真的听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