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阁

书迷阁>[足球]听克圣的话,成了米兰金童 > 辩论(第1页)

辩论(第1页)

科斯塔库塔托着腮帮子,眼皮几乎要黏在下眼睑上:“保罗,你没在睁着眼睛睡觉吧?”

“没有”,马尔蒂尼依然平视前方,“我在数百叶窗的格子。”

“……我饿了”,阿尔贝蒂尼在旁边揉了揉肚子,“他们都快讨论两个小时了……”

战术室前方,乔瓦尼与卡佩罗双双站在战术板前,阵型图上代表米兰的红色磁石被两人挪了又挪。

“我承认你提到的,米兰现在的中前场衔接频频被尤文打断,但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少一人作战。如果是在完整的4-4-2体系下,整体的平衡与协同移动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卡佩罗认真地指向中场区域。

乔瓦尼还没开口,身旁的幽灵教练就出声说道:“呵,他把整体移动理解成单一方向的同步,却忽视了球员与空间的动态互动。4-4-2从来不是问题,问题是僵化的传递路线会被对手一眼看穿。只要尤文限制住关键一点,米兰的整个体系就会被钉死。”

乔瓦尼揉了揉眉心。其实早在一个小时前,这场复盘就已经演变成了约翰借他之口,向卡佩罗发起的一场足球哲学辩论。

而他,只能尽量委婉地转述约翰的意思。

“我明白你的意思。你们下半场的换位确实增强了流动性,一开始也的确打了尤文一个措手不及。但你知道为什么传统的全攻全守战术在当今足坛逐渐式微吗?就算是阿贾克斯和巴萨,也开始踢改良后的攻势足球了。”卡佩罗一针见血地指出,“它的出现确实彻底改变了球队对空间、角色、团队的理解。在全攻全守之前,球员的位置是固定的,后卫的任务是防守,不越过中线;前锋的任务是进攻,不回追防守;边锋负责传中,中锋负责抢点;中场只是把球从后场送到前场。”

米兰主帅换了口气,继续说道:“但荷兰的橙色风暴证明了这种静态战术已经过时,于是各俱乐部开始以‘区域’而非‘人’作为战术组织单位。然而,全攻全守需要空白地带完成轮转,而区域防守却将空间压缩到极小,并使其可以预测。一旦对手掌控了你的节奏,流动反而会成为陷阱。”

“你们的战术之所以能奏效,完全是因为变化的突发性和意外性。就像你进球之后,里皮立刻让尤文球员固守区域一样,事实证明,一旦尤文适应了你们的换位,你们就再也难以对他们形成干扰。意甲的防守不仅是紧凑,它更是结构性的。我们训练每一次转身、每一个退防角度,在这样的战术环境下还执着于荷兰式的流动,只会被空间反噬。”

乔瓦尼点点头,他觉得卡佩罗说得不无道理,“约翰?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克鲁伊夫抱着胳膊冷笑了一声:“但萨基证明了秩序是自由的前提,而非替代。他手下的米兰像乐团一样演奏乐曲,而不是像军队一样执行命令。而卡佩罗现在的4-4-2只有节拍,没有旋律。区域防守或许会压缩流动空间,但球场上的空间永远不会消失,它只是在等待被人解读。”

乔瓦尼挠了挠头,对萨基他了解得并不多,只听说那位教练十分推崇荷兰人的那一套理念,还把高位逼抢的打法带进了米兰。

“先生,那么萨基教练是什么风格?我听说他也是全攻全守的……爱好者?”

卡佩罗闻言一怔,“阿里戈?”

他立刻转头看向早已神游天外的三名米兰球员——马尔蒂尼和科斯塔库塔自不必说,他们本就是在萨基的战术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一代;阿尔贝蒂尼在米兰与萨基共事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却是萨基执教国家队时的主力中场。这三名球员身上都萨基战术思想的痕迹。

卡佩罗瞥了一眼墙上的挂钟,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他拍了拍乔瓦尼的肩膀:“今天时间不早了。阿里戈确实是意大利足坛最特别的一个。至于他的具体风格……”他忽然转向屋内的另外三人:“你们三个,今晚回去每人写一份关于阿里戈战术思想的分析,明天训练结束后,还在这里集合。”

科斯塔库塔闻言立刻屏住呼吸,生怕自己一个不留神就把“不要”喊出口。

阿尔贝蒂尼沮丧地一头趴在了桌子上,小声哀嚎:“我以为离开学校就不会有家庭作业了!!”

马尔蒂尼的视线终于从百叶窗上移开,他表面不动声色,心里却已经开始盘算着能不能明天一早过来抄好友的作业。

不过让这三人倍感欣慰的是,第二天下训后,战术室里又多了一个被迫加班的难兄难弟——卡佩罗把正在米兰青训营当教练的塔索蒂也喊了过来。

于是,乔瓦尼原本每日的加训时间也由于他的受伤而改成了卡佩罗的战术课。乔瓦尼过去更多接触到的是幽灵约翰带给他的攻势足球哲学,而这次与卡佩罗的长时间研讨,则让他把防守反击的魅力也融入了自己的战术思路。他喜爱全攻全守的自由与创造性,但也欣赏防守反击成功后那一击致命的畅快淋漓。

在他看来,约翰与卡佩罗的足球理念完全背道而驰,并且有向两个极端发展的趋势。难道就没有哪一种方法可以把结构性与自由性融合起来吗?

面对乔瓦尼的这个问题,克鲁伊夫与卡佩罗均陷入了沉默。

克鲁伊夫早就意识到,乔瓦尼作为一个意大利球员,根本不可能脱离传统意式防守风格,为了达成他们最后的伟大目标,他必须帮助这个年轻人在防守反击体系中找到位置。

而卡佩罗同样清楚,米兰当下的僵化与停滞正是球队成绩难有起色的症结所在。这支队伍需要新鲜血液,需要一股能够唤醒沉睡体系的新动能。

于是,当乔瓦尼终于养好伤、回归球队训练时,米兰三人组沮丧地发现,卡佩罗的每日战术课堂并未就此取消。唯一的好消息是,为了实践新思路,课程时不时会被搬到训练场上进行。

在反复尝试中,克鲁伊夫与卡佩罗都发现最接近预期效果的阵型是3-4-3与4-4-1-1。只可惜,前一种方案在前场缺少一位能与乔瓦尼形成创造力呼应的球员,比如布雷西亚的皮尔洛;而后一种方案中,担任中前场衔接关键角色的乔瓦尼,又会因身体单薄而频频成为对手的突破口。

事情似乎就此陷入死局,毕竟这个赛季已经接近尾声,乔瓦尼也不可能立刻变成一位体格强健的球员。但卡佩罗望着年轻人在训练场上奔跑的身影,还是松了一口气。

至少米兰还有希望,这个赛季不行,那就等下一个赛季。

哪怕到时候的主教练已经换成了另一个人。

但是,希望的微光并未照亮前路。在接下来的四轮联赛中,米兰磕磕绊绊,仅交出两负一平一胜的糟糕答卷。唯一能让球迷暂时按捺住怒火的,是意大利杯决赛首回合的结果——凭借维阿在第90分钟的绝杀,红黑军团艰难抢占了先机。

即便马尔蒂尼严守关于卡佩罗的秘密,但在1998年4月29日,米兰客场对阵拉齐奥的意大利杯次回合当天,几乎所有人都意识到:这场比赛,将决定许多米兰球员,包括主帅卡佩罗的命运。

乔瓦尼能感觉到,整支球队都被塞进了一个高压锅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