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句轻声交流,乐团竟立刻调整成了他想要的速度。
那一瞬间,我清楚地看见,
他已不再是那个沉默地低头练琴的少年。
他的身体似乎依然有些僵,
有时换手慢半拍,
但那种迟滞被某种成熟的力量掩盖过去了。
他不再被琴“推着走”,
而是能带着整支乐团前进。
我坐在观众席,心里突然起了些异样的波动。
明明我才是那个一路赢下来的、
被老师夸奖的学生。
可那一刻,
我竟第一次意识到,
他可能真的要回来了。
而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像一个真正的演奏者。
而我在排练的时候,却时常出错。
明明曲子早已熟到闭眼都能弹,
可手指却总在关键的地方打滑。
有时是乐团的速度带偏了我,
有时是我自己跟不上那股气息。
每一次失误都像是被人轻轻推了一下,
不疼,却让人心里发慌。
我开始怀疑自己,
是不是松懈太久了?
是不是那种“稳”的感觉正在从我手里溜走?
排练结束后,我常站在后台,
听他和乐团重新过一遍。
他的声音清楚而冷静,
连调度哪个段落的长笛、哪个地方减弱,
都能说得有条不紊。
而我却只能低头,
看着自己的手指微微发抖。
我忽然觉得,
原来不安的不是那场比赛,
而是那种被他追上的可能性。
那种久违的压迫感,
又一次从心底涌了上来。
我那段时间几乎是拼了命地练。
每天从早到晚,琴声在手指间反复碾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