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阁

书迷阁>西游之浪浪山的金蟾子 > 第196章 猴子 我的道理就是道理(第1页)

第196章 猴子 我的道理就是道理(第1页)

“这山路险峻,就不留几位师弟多待,有事咱们群里聊即可。”

仿佛没有看到几人眼中的错愕,圣僧1号继续笑道,金蝉子身边有自己一个就足够了。

此话一出,金觉、圣僧2号、玄壮都愣了。

尤其是。。。

许仕林站在言塔顶层,风从九重檐角呼啸而过,卷起他素色衣袍的边角。元忆灯碎片在塔顶缓缓旋转,洒下微光如雨,映照着下方讲台上一位老妇人颤抖的声音。她正讲述五十年前,如何因一句“皇帝也会犯错”,被拖出学堂,丈夫自此失踪。台下数百人静默聆听,有人低头啜泣,有人紧握拳头,更多的人只是闭着眼,任那话语渗入骨髓。

这一幕已持续了整整三个月。

自《未录志》刊行以来,九州大地上悄然掀起一场无声的风暴。不再是刀兵相向,也不是符咒斗法,而是最原始、最古老的力量??言语。每一座城池都开始筹建自己的言塔,百姓自发组织“守夜讲会”,轮流登台诉说家族隐秘、官府暴行、亲人冤死。起初还有人畏惧,怕招来律蚀残影的报复,可当第一座言塔建成七日后,北方边境突现异象:昔日灰白如死地的天空裂开一道缝隙,湛蓝竟如初春湖水般流淌而出。

那一刻,万人跪拜。

传说中,天色本应是青的,云是活的,风能听懂人话。可自从律蚀掌控认知秩序以来,天地便成了沉默的牢笼。如今,那一抹蓝,像是久闭之眼终于睁开。

许仕林望着远方,指尖轻抚照雪剑的裂痕。那道伤依旧存在,却不再灼痛。它像一道年轮,刻着他与金觉共同走过的路。胸口那枚金莲莲子早已消散,化作魂光缠绕腕间,时隐时现,仿佛随时准备再次低吟一曲《断碑行》。

忽然,腕上魂光微微一颤。

他猛地抬头,只见西南方天际泛起诡异紫雾,如同墨汁滴入清水,缓慢扩散。那不是自然之象,而是记忆逆流的征兆??某种被强行压抑的东西,正在试图冲破封印。

“来了。”伏虎禅师不知何时立于身后,袈裟染尘,手中木鱼裂开一道细缝,“律蚀并未死去,它只是蛰伏。现在,它要反扑。”

白素贞随后赶到,青锋剑未出鞘,眉心却已凝出寒霜:“南海副井震动加剧,东华将军石像双目渗血,敖清传讯说,井底传来诵经声,但……不是佛音,是诅咒。”

“诅咒?”许仕林皱眉。

“以‘遗忘’为名的祷词。”伏虎低声道,“每念一遍,便有一人突然记不起昨日之事,孩童忘母,妻不识夫。已有三百余人失忆,且范围正向内陆蔓延。”

许仕林瞳孔骤缩。这不是简单的抹除,而是系统性的倒退??律蚀在重建它的根基:让人重新习惯沉默,重新恐惧真相。

“它想让我们回到从前。”阿篱从阶梯缓步而上,金莲在她足下自发绽放,“回到那个连哭都不敢出声的时代。”

“那就让它看看,”许仕林缓缓抽出照雪剑,剑身铭文“宁为薪火,不作灰烬”骤然亮起,“如今的薪火,已非一人之火。”

当夜,言之城再度集结。

百名说书人围坐铜板阵列中央,手持竹板、铜铃、骨笛,准备奏响《未录志》中的百篇禁文。这是前所未有的尝试??将文字转化为声波共振,借愿力网络传遍九州。阿篱盘膝而坐,额心金纹熠熠生辉,引导金莲根系深入地脉,与海底副井遥相呼应。伏虎禅师结印诵经,白素贞以剑划地,布下三重护魂阵。敖清则化龙腾空,龙鳞折射月光,形成一道横贯天穹的镜面屏障,防止记忆波动外泄引发现实崩塌。

子时三刻,第一声鼓响。

“昔有女子名柳含烟,生于永昌三年,因作诗讽政,焚于市口。临刑前高呼:‘我身可灭,我言不亡!’”

说书人声音苍老却铿锵,字字如钉,敲进人心。

刹那间,天地变色。

紫雾翻涌如潮,自西南方狂卷而来,所过之处,百姓纷纷抱头哀嚎,记忆如沙漏倾泻。可就在雾气触及言之城边界时,地面铜板骤然发亮,百道金光冲天而起,与元忆灯碎片共鸣,织成一张巨大的声网。

那声音,不只是听见,更是“重现”。

无数画面浮现半空:柳含烟披枷带锁,嘴角带血仍仰天而笑;她母亲在家中烧毁所有诗稿,却偷偷将最后一首缝进女儿旧衣内衬;一名狱卒深夜偷埋她的骨灰,二十年后临终前跪地忏悔……

每一幕,都是被删改的历史碎片,在集体愿力下强行复原。

紫雾剧烈震荡,仿佛遭遇无形巨锤。远处天际,隐约浮现出一座虚幻宫殿轮廓??正是律源碑深处隐藏的“认知中枢”,律蚀的核心所在。它由千万人的恐惧与逃避凝结而成,平日无形无相,唯有在大规模记忆觉醒时才会短暂显现。

“它显形了!”敖清怒吼,“机会只有一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