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它没有。
因为苏砚早在最初构建星质记忆网时,就设下了一条铁律:**任何被主动抹除的记忆,只要蕴含强烈情感,就会以“幽影态”留存于背景波中,等待合适的时机回归。**
零先生得知此事后,沉默良久,最终前往那颗被净化的小学遗址,在铁板前跪下,轻抚自己刻下的名字旁新增的一行小字:
>“小禾,哥哥记得了。”
当晚,他做了一个梦。
梦里,五岁的妹妹跑向他,手里举着一朵野花,笑着说:“你看,我没有摘星星,但我找到了更好的东西。”
他醒来时,窗外正飘着记得花的花瓣,像雪一样安静。
……
时间继续前行。
新一代的守梦者开始觉醒新的能力。他们不仅能承载痛苦,还能主动编织“疗愈记忆”??将分散的温情片段重组,为那些从未拥有过温暖的人创造一段“虚拟但真实”的美好过往。
例如,一名孤儿院的孩子从小被告知父母死于瘟疫,内心始终缺乏安全感。一位守梦者便引导他进入深度共忆状态,为他重构了一段记忆:一对年轻夫妇在雪夜里紧紧抱住襁褓中的他,父亲低声哼着歌,母亲吻着他额头说:“宝贝,你要勇敢地活下去。”虽非事实,但这画面充满情感真实性,足以填补心灵空洞。
伦理争议随之而来。
批评者称此举为“情感造假”,认为虚假的记忆会扭曲人格;支持者则反驳:“如果一段善意的谎言能让一个人学会去爱,那它本身就是真的。”
苏砚对此保持沉默。
直到某日,她在星域边缘遇见一名老妇人,正抱着一台老旧录像机哭泣。那是她丈夫生前录制的最后一段影像,因存储介质老化,画面已严重损毁。她恳求路过的守梦者帮忙修复。
一名年轻的守梦者答应了。
他闭眼冥想,借助星质共鸣,从残存的数据碎片中提取出丈夫的声音、表情、动作习惯,再结合妻子讲述的日常细节,重新生成了一段完整的告别视频。当老妇人看到丈夫微笑着说出“别难过,我会一直在你心里”时,她泪如雨下,却又露出多年未见的微笑。
事后有人质问那名守梦者:“你说的那些话,他真的说过吗?”
少年摇头:“没有。但他一定会这么说。”
消息传开后,争议平息了。
人们终于明白:记忆的意义,不在于绝对真实,而在于能否唤起真实的爱。
……
然而,真正的试炼仍在前方。
某日,星质网络突然出现异常波动。一道陌生信号穿越无数维度,直抵记得之城核心。它不是攻击,也不是入侵,而是一段极其古老的求救信息,源自宇宙诞生初期的一个失落文明。
解码后的内容震惊全星域:
>“我们创造了完美的世界??无病、无争、无痛。
>我们抹去了所有负面情绪,只保留喜悦与和谐。
>可百年后,我们的孩子不再会笑。
>他们只是重复相同的表情,像机器一样说着‘我很幸福’。
>我们意识到,当我们消灭了痛苦,我们也杀死了意义。
>最终,我们选择自我终结,只为不让这种‘幸福’延续。
>若有后来者读到此讯,请记住:
>**不要重蹈我们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