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阁

书迷阁>三国:从樵夫到季汉上将军 > 第159章 刘辩刘协附上洛阳皇宫地图(第1页)

第159章 刘辩刘协附上洛阳皇宫地图(第1页)

刘疏君清冷的目光扫过惶惶不可终日的何太后与少帝刘辩,并未直接回应何太后“全都听你的”之语,

而是转向侍立一旁的周正,声音平稳如古井无波:

“周家令。”

“臣在。”周正立刻躬身,神色肃。。。

春风拂过守心堂前的稻田,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苗的清香,在晨光中缓缓升腾。那柄铁斧依旧静立于石台之上,斧刃早已钝去锋芒,却仍如一座沉默的碑,映照出无数双走过它面前的脚步。孩子们扫完庭院,将纸条轻轻塞回底座缝隙时,并未察觉,那一行“孟琰绝笔”正悄然渗入南中的血脉,化作无声的律动。

清明过后,春耕正忙。七十二部新一轮轮值长老交接仪式在原书院遗址举行。新任主事者是一位年仅三十的女子,名叫阿?,摩沙族普雄之后,自幼在守心书院读书,精通算术与水利,曾主持修建三条主干渠,被百姓称为“水脉之眼”。她身着粗布短衣,脚踏草履,登台时不乘轿、不鸣锣,只携一卷账册、一支竹笔。台下数千人肃立等候,无一人喧哗。

“今日接任,非因我才德超群,”她的声音清亮而坚定,“而是制度使然。三年前,我亦是村级判议官候选人之一,经三轮公评、五次质询、全村投票,方得其位。今我站在此处,不是为了发号施令,而是为了守护一个承诺??让每一个愿意说话的人,都有地方开口;让每一份劳作,都不被辜负。”

话音落下,台下响起低沉而整齐的回应:“言必信,行必果。”

这是南中人的誓词,也是日常生活的准则。

就在此时,北境急报再至:鲜卑拓跋部遣使南下,欲借道南中通往交州,声称携带贡品赴建康朝晋,实则探察虚实。使者团规模庞大,随行武士三百,辎重车队绵延数里,沿途索要粮草补给,且拒不登记人员名册,更试图绕开轮值亭直入腹地。

消息传至义州,议事厅再度聚首。有人主张强硬驱逐:“昔年晋使妄图分裂我们,如今胡虏又来试探,岂能容忍?”

也有人忧心忡忡:“若贸然冲突,恐引战火南移。中原虽乱,但北疆游牧之患从未断绝,一旦结怨,后患无穷。”

阿?听完各方陈词,未立即表态,反而问了一句:“他们可曾提出通商请求?”

一名负责边贸的青年判议官答道:“有。使者言称愿以良马五十匹、皮毛千张换取稻种与铁器,另附黄金十锭为礼。”

阿?点头:“既然是商,那就按商规办。请他们停驻边境缓冲营,所有人登记造册,货物查验入库,待三日公示无异议后,方可进入市集交易。至于‘贡品’之说,不予承认。我们不属任何朝廷,无君可朝,无爵可封。”

众人默然片刻,终有人击掌赞叹:“好!以规则破野心,比刀剑更利。”

使团起初抗拒,称“我等乃大国使节,岂能受制于蛮夷村规?”但南中守边民兵毫不退让,封锁要道,断其水源。三日后,拓跋使者见硬闯无望,只得妥协。当他们在轮值亭前逐一签字画押时,围观村民竟自发鼓掌??这掌声不是嘲讽,而是对规则被尊重的欣慰。

交易如期进行。南中并未贪图黄金,反将其中半数熔铸成铜牌,刻上“诚信通商”四字,赠予拓跋商人作为信用凭证。此举震惊北地诸部。不久,草原上传出一句话:“南方有种规矩,比长城还难突破,却比丝绸更让人向往。”

与此同时,守心书院迎来一批特殊学子??来自巴蜀旧地的流亡士族子弟。他们的父辈曾在成都为官,城破之时侥幸逃生,辗转多年,终闻南中有教无类、不论出身,遂举家南迁。这些少年初来乍到,举止倨傲,常讥笑本地孩童“粗鄙无文”,课堂之上动辄引用《春秋》《尚书》,试图压人一头。

一日讲授《共耕法理》,教师提问:“何谓公平?”

一名士族少年起身朗声道:“天尊地卑,贵贱有序,此乃天地之常经。今尔等倡平等,实乃淆乱纲常,悖逆天道!”

教室一时寂静。年仅十二岁的傣族女孩岩?缓缓举手:“老师,我能答吗?”

获准后,她站起,声音不大却清晰:“去年我家遭山洪,房子冲垮了。村里召开乡议会,二十户人家自愿出工,七天重建新房。他们不要钱,只记工分。我爹说,这是‘互助契约’。如果按你说的‘贵贱有序’,那是不是穷人受灾就该等死?富人帮人就要收利息?那样的话,我们还要法律做什么?直接卖身为奴好了。”

全班哗然,继而掌声雷动。那士族少年面红耳赤,低头不语。

课后,教师召集这批外来学生座谈。他取出一本泛黄的手抄本,翻开一页,念道:“景耀六年,孟琰手书《劝学篇》:‘学问之道,不在背诵圣贤言语,而在解决人间疾苦。若读万卷书而不能修一渠、救一命、平一冤,则不如归去锄田。’你们带来的经典我很敬重,但我们这里的学生,首先要学会丈量土地、核算粮仓、调解纠纷。唯有如此,知识才不会成为压迫的工具。”

数月后,那批士族少年竟主动申请加入“反思学堂”,参与基层治理实践。其中一人后来写道:“我原以为治国在于通晓典籍,至此方知,真正的政治,是让一个老妇能安心领到她的口粮,让一个孤儿能在雨夜找到遮风的屋檐。”

这一年夏末,南中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丰收。梯田层层叠翠,稻穗低垂如金浪翻滚。各地仓廪充盈,surplus粮食达八千斛。按照惯例,应举办“秋成大议”,总结年度政务,审议来年规划。然而,就在会议前夕,一场突如其来的疫病在东南村落爆发。

起初只是发热咳嗽,几日后便呼吸困难,已有十余人病逝。恐慌迅速蔓延,邻近村庄纷纷闭门拒客,甚至有人提议焚烧患者房屋以绝后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