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既然这样,为什么要卖低价。”有人又提出异议。
“低价的问题。”李春花刚想说,被李村长拦住了,扯着嗓子说:“我卖厂时提出了三个条件,第一,原厂员工不能裁掉;第二,招工只能招本村的人;第三,咱村里的孤寡老人要帮扶。这三个条件,你们好好想想,就那点差价,值还是不值?”
瞬间人群里炸开了锅。
“你这些条件有什么,谁做不到啊?”有人又开始起疑。
“对,前两条不困难,那么第三条在场的各位有没有做得到了,如果有,我立马就把厂卖给他。”李在权怒目而视。
“有吗?”李在权大声吼道。
人群一时间变得鸦雀无声,互相东瞅西看。
“没有吧,赚钱这事谁不愿意啊,我们厂子要是做得顺利,没困难,我不会出此下策,你们也不会不明就理,今天来这兴师问罪。”
“那厂子人家也办不下去,我们不是也跟着玩完吗?”
“你这人啊,就没想点好的。人家是一个集团公司,不是小打小闹的小商贩。没见识。”李在权摇了摇头。
“那帮扶没落实怎么办?”
“你们知道这次帮扶的人是谁吗?”
大家都面面相觑。
“是陈小雪,就是那年陈家送走的那个小丫头,现在人家长大了出息了,回乡来办厂,回馈咱们哪。”李在权声情并茂地说着。
“王嫂子,不是你家那丫头吗?”站在王静旁边的张婶用肩膀顶了顶王静小声地说。
“是嘛?”王静瘪了瘪嘴。
“放心,那丫头说了,让我把计划和对象都列出单子来,不管厂子赚没赚钱,她先帮。你们瞅瞅这丫头的格局。这才是办大事的人啊。还有大家都长着眼睛,她做没做到,你们是看得见的,我说了,如果她们违约,我也不会把厂子给他们的,这是双方共同谈好的,现在讲究的就是要诚信经商,一切照合同办事。人家要耍赖,能有那么大一个集团公司吗?”李在权感慨道。
“听着挺有钱的,王嫂子你们可就发达啦。”有人羡慕地对王静说。
王静尴尬地笑了笑,心里一阵膈应。
“那既然这样,大家都来了,还有什么问题都提出,我们一起解决,顺便猴子,把那个合同还有意见书读给大家听听,咱们今天就表态,同意的就在意见书上签字,不同意的说出理由和要求,我们今天就把这事好好办一办,也不另外耽搁其他的时间了。”说完矮瘦猴和李春花开始着手理意见书和讲解说明。
大家开始议论起来,院子里又闹哄哄的。
“那卖厂的钱又怎么分呢?”人群里有人提出疑问。
“李会计,我们还完银行贷款还有杂七杂八的费用,还剩多少?”李村长问坐在旁边整理账册的李春花。
“我马上算算。”李春花翻着本子,在算盘上噼里啪啦地拨着。大家都静静地看着。
“总共还剩24万8千元。”李春花大声地说。
“听到了吧,这就是现在我们村所有的资产。我们村就一百来户人,每家每户能分到2千多块钱,这样大家就分完钱就完事了,一了百了。另外呢,小雪还说了另外一种方式,就是你们可以跟他们购买股份,这就相当于这只鸡,你们也有份,以后厂子办好了,效益提上去了,厂子给分红。感兴趣可能直接找他们谈,这是她让我转达的。”李在权解释了一下。
“村长,你投没投啊”有人起哄道。
“那还用说,我把我那份直接给投了进去。不用我操心,还有钱拿,这谁不乐意啊。”李在权实诚地说。
“真有这么好,那我也想投,反正这钱我也不急用,要不试试。”张婶也心动地考虑着。
“哼,我才不干呢,自己的钱拿给别人用,说不准哪天卷钱跑路了呢。”王静沉得脸说。
“就是,不知道可靠不可靠,钱还得自己拿着才放心。”李婶也附和着王静。
王静见有人跟她一样的想法,点了点头。
“我得回家跟婆娘商量商量。”一个中年男子心里盘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