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阁

书迷阁>本城主纳个太子妃又何妨 > 城主(第1页)

城主(第1页)

月光如水,静静流淌在窗棂,将辛师的思绪也浸染得一片澄澈,却又带着几分恍惚。

她的视线在粼粼的月光里晃荡,仿佛又回了四年前的那个夜晚,那片波光荡漾的离览江。

那年,是她就任大通城主的第二年。下属们在江畔的怜梦阁为她设宴。

杯中的酒液,映着烛火,也是这般粼粼晃晃。

席间,众人对这位年轻的城主毕恭毕敬,言笑晏晏,觥筹交错间,极尽讨好之能事。

可谁又记得,一年前她初至此地时,在场这些人,没有一个真正把她放在眼里。

那时,她年方十六,奉帝命上任。

她是抚远大将军辛彻的女儿,在定北军营的泥泞与风沙中摸爬滚打着长大。

十二岁随父生擒北狄左敬军副将高奕,少年成名,受封远嘉县主;

十五岁京元之乱,父亲死守孤城,壮烈殉国,她率三千精骑,如一把尖刀直插北狄后方,焚其粮草,断其补给,逼得敌军不得不退,最终与援军里应外合,大破敌阵。

凯旋回京,她却上交了抚远军的绶印,自请远离长安。皇帝准了,将这地处边境、龙蛇混杂的大通城交给了她。

大通城,大景与北狄的交界,民风彪悍,带着挥之不去的蛮荒气息。

纵然有赫赫军功在身,辛师也明白,治理城池与带兵打仗是两回事。

初来乍到,她客客气气。

结果呢?

大通城上下,正眼瞧她的没几个——大景几乎没有女子为官的先例,她年纪又小,生得一张过分昳丽的脸,态度还那样“和善”,让人轻易便忘了她战场上的威名。

都是些浸润官场多年的老油条,表面上恭敬,规矩上挑不出错,可推诿扯皮的功夫登峰造极,阳奉阴违的手段层出不穷。

直把跟着她从京城来的谢盼山、淡月、银朱等人恶心得够呛。

但辛师是什么人?

六岁熟读兵法,九岁凭一把长剑,挑遍抚远军中无敌手。

一个小小的边城,岂能难住她?

既然好言好语换不来实权和真话,她也懒得再费唇舌。

纯属是笑脸给多了,惯得他们。

于是,十六岁的新城主,在明政堂大门口,随手捡了根枯树枝,“唰”地在地上划出一个三丈的圈,拖来一把老旧太师椅,大马金刀地往中间一坐,在众人茫然又惊疑的目光中,朗声宣告:

“以此为擂,接下来三个月,凡觉得能胜过我辛师的,欢迎挑战。有谁若能把我打趴下,这城主之位,我辛师拱手相让!”

这话里话外的狂妄瞬间点燃了所有不服者的怒火。

于是,东市的屠夫、西市的铁匠、不服管束的卫兵、心怀鬼胎的僚属……

一个接一个,摩拳擦掌、信心满满地来,想要教育一下“口出狂言的女娃子”。

然后,又一个接一个,鼻青脸肿、哭爹喊娘地爬回去。

甚至连那些低着头、想假装看不见溜去上值的老油条,也会被她“友好”地拦下,探讨一番如何“劳逸结合,锻炼身体”。

辛师的逻辑非常简单。

不服?那就打服。

三个月后,整个大通城内,再无人敢将她视作可欺的娇弱女子。

那些曾经眼高于顶的壮汉,一看见她那张昳丽生辉的脸,便下意识地两股战战,乖顺如鹌鹑。

然而,辛师无意做“暴君”。

立威之后,当她再次询问政务,无人再敢敷衍。

接下来的三个月,她不再动辄“切磋”,而是开始真正沉下心来,熟悉城务,听讼断案。

她天资本就聪颖,很快便上手,甚至僚属文书中的细微错漏,都能被她一针见血地指出。众人这才惊觉,这位新城主,绝非只有武力。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