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仅与晟珏探讨经史,更在其有意无意的询问下,开始涉足一些实际的政务评议。
凭借过人的记忆力和敏锐的洞察力,他总能从繁杂的文书和奏对中提炼出关键,给出中肯且往往切中要害的建议,令晟珏屡屡称奇,倚重日深。
然而,楚玉衡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恰当的距离。
他谨慎地收取着太子的赏赐,却从不主动索取;他高效地处理着交办的事务,却从不越界打听机密。
他像一潭深水,表面平静无波,水下却清晰映照着东宫乃至整个朝堂的动向。
他发现,这位新太子绝非表面那般温和宽厚。
晟珏手段老辣,提拔亲信,不动声色地排挤异己,对昔日依附晟玚的官员更是毫不手软。
同时,他极力拉拢中间派系,尤其是手握实权的军方将领,其中就包括了对萧彻既倚重又忌惮的复杂态度。
楚玉衡将这一切细细整理,通过加密渠道,源源不断送往北境。
他知道,这些信息对萧彻至关重要。
闲暇时,他依旧会“偶遇”苏墨,并将一些无关紧要却能显示东宫动向的消息,似是而非地透露给他。
苏墨总是安静听着,偶尔温言提醒一二,目光却总会不经意地飘向楚玉衡身后那个如影随形的冷硬身影。
而卫铮,依旧沉默地履行着护卫职责。
只是他怀中的金疮药换成了苏墨新配的,偶尔执勤时,腰间会多出一个不起眼的、绣着淡雅药草纹样的水囊,与他一身的冷硬气质格格不入,却又被他珍视无比。
楚玉衡看在眼里,心中稍慰。
在这冰冷的权谋场中,这一点点隐秘的温情,显得尤为珍贵。
而北境,朔州。
萧彻的铁腕整顿和身先士卒很快收到了成效。
朔州军逐渐从赵阔时期的混乱低迷中恢复过来,涣散的军心重新凝聚。
虽然毒患后遗症仍未完全消除,但那股属于北境边军的悍勇血性正在被重新唤醒。
结合楚玉衡传来的京城信息,萧彻对朝廷的动向和太子的心思了如指掌。
他一方面加紧练兵,另一方面也开始暗中布置,防范可能来自后方的暗箭。
战事依旧激烈。
黑山部族不甘心到手的优势丧失,发动了数次猛攻。
萧彻亲自率军迎敌,战术灵活多变,时而正面强攻,时而迂回包抄,屡次挫败黑山骑兵的攻势。
在一场关键的守城战中,黑山大军夜袭云中郡。
萧彻早已料敌先机,设下埋伏。
当黑山主力猛攻城门时,萧彻亲率一支精锐骑兵,如一把尖刀从侧翼狠狠插入敌阵,直取对方中军主帅!
夜色中,他如同战神降临,玄甲长枪所向披靡,生生将黑山军的阵型撕裂!
最终,黑山主帅被萧彻一枪挑于马下,大军溃败,伤亡惨重,狼狈后撤百里。
此役大捷,意义非凡!
它不仅彻底扭转了北境战局,稳住了防线,更是自云州陷落以来,晟朝对黑山部族取得的第一场决定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