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出酒壶,拔开塞子,将清冽的酒液缓缓倾倒在坟前的土地上。
“苏墨,”他开口,声音低沉沙哑,在这寂静的山坡上显得格外清晰,“我来看你了。”
没有过多的言语,仿佛只是来看望一位久别重逢的老友。
他拿出那包桂花糖,小心地放在碑前。“路过城南,看到新开的铺子,记得……你以前喜欢这个。”他的声音很轻,带着一种近乎笨拙的温柔。
然后,他便不再说话。
只是静静地蹲在那里,或是站着,望着远处的山河。
雨渐渐停了,阳光从云层缝隙中透出,在山谷间架起一道朦胧的彩虹。
时光在这里仿佛流逝得格外缓慢。
卫铮从怀中取出一块干净的软布,开始极其仔细地擦拭墓碑。
从顶端到底座,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刻字的笔画凹槽,都反复擦拭,直到青石表面光洁如镜,那“苏墨”二字愈发清晰深刻。
做完这一切,他重新站直身体,依旧是长久的沉默。
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
是想起了苏墨为他包扎伤口时专注的眉眼?
还是想起那具冰冷残缺、再也无法对他微笑的躯体?
所有的惊心动魄、刻骨铭心,最终都沉寂在这座无名的青山之上,化作了年复一年、无声的陪伴。
“京城的事了了。”不知过了多久,卫铮忽然又开口,声音平静无波,“殿下……不,陛下,很好。王爷和楚先生,也很好,他们……成婚了。”
他像是在汇报,又像是在自言自语。
“天下太平了,你期盼的……大概就是这样的日子吧。”他顿了顿,声音几不可闻,“可惜,你看不到了。”
山风吹过,拂动他额前的碎发,也带来远处河谷中牧童隐隐的笛声。
一片安宁祥和。
卫铮最终什么也没再说。
他深深地看了一眼那墓碑,仿佛要将那两个字再次刻进心里。
然后,他提起空了的竹篮,转身,沿着来时的路,一步步向山下走去。
背影挺拔而孤寂,与这青山绿水,与这太平盛世,似乎融为一体,又似乎格格不入。
他来时无声,去时亦无息。
唯有那座无名的坟,那块只刻着“苏墨”二字的碑,以及碑前那壶倾尽的酒和那包带着体温的桂花糖,证明他曾来过,证明这世间,曾有一个叫卫铮的人,将所有的深情与余生,都留在了一座青山之上,陪着一个永远停留在最好年华的人。
山河无恙,故人长眠。
而他,将继续独行于这人间,带着永不磨灭的记忆,直至生命的尽头。
也许,在另一个世界,苏墨正提着药箱,笑着等他,抱怨一句:“怎么才来?”
第114章师徒之谊
朔州王府深处,一处特意辟出的静室,窗外竹影婆娑,室内墨香氤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