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阁

书迷阁>权谋帝王心 > 第76章(第2页)

第76章(第2页)

这乱世之中的片刻安宁,与相爱之人共享,便是支撑他们继续走下去的最大力量。

东风已至,拂动江南杨柳,也悄然吹向了北方那座孤城,以及更遥远的,注定将要倾覆的帝都。

第140章天下棋局

江南三大节度使的联名檄文,如同在已趋沸腾的油锅中投入了一把猛火,彻底点燃了天下格局。

原本还在首鼠两端的各地藩镇、将领,见实力雄厚、素来谨慎的江南集团都已旗帜鲜明地倒向朔州,再无人敢迟疑观望。

一时间,各地“拥立正统”、“讨伐国贼”的檄文如雪片般飞向京城,通往朔州的官道上,来自四面八方的使者络绎不绝,带着本地主官的效忠书信和兵马钱粮的清单。

朔州王府门前,车水马龙,俨然已有了几分天下政治中心的景象。

王府议事厅内,气氛庄重而热烈。

萧彻已从北境秘密返回,与楚玉衡并坐于上首,下方是朔州文武重臣以及几位最早前来归附的外镇使者。

五皇子晟璘坐于稍侧之位,神情专注,努力吸收着这决定天下命运的每一刻。

“据各地回报,目前明确表态拥戴殿下,并愿听从朔州号令者,已有七镇二十八州,兵马合计逾二十万!”李崇文手持一份汇总文书,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

这是一个足以碾压任何对手的数字。

楚玉衡微微颔首,目光沉静地扫过众人:“此乃民心所向,大势所趋。然,兵马虽众,需统一号令;地盘虽广,需有效治理。当务之急,是确立中枢,整合力量,拟定最终进军方略。”

他的话语将众人的兴奋拉回到严谨的现实。拥戴是好事,但如何将这庞大的力量拧成一股绳,才是关键。

萧彻接口,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即日起,以殿下名义,设立‘匡扶天下兵马大元帅府’,统筹所有归附兵马之调遣、粮草之分配。各镇军队,需按朔州军制进行初步整编,选派得力将领统辖。”

他看向楚玉衡:“政务方面,由玉衡总揽,设立相应机构,接管新附州郡之民政,推行朔州新政,稳定地方,筹措军需。”

这套方案,既给予了归附者足够的尊重和地位,又通过“大元帅府”和推行新政,逐步将权力和地盘实质性地纳入朔州体系,为未来的新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众人皆无异议,纷纷领命。

晟璘在此刻起身,向着萧彻与楚玉衡,也向着在场所有臣工,深深一揖:“璘儿年幼德薄,蒙诸位不弃,共举大义。此后军国重事,皆赖世子与先生,赖诸位臣工鼎力相助。璘儿,唯有勤勉学习,不负天下万民之望!”

他态度谦逊,言辞恳切,虽未亲掌大权,却已初具人主之风范,令在场归附者心中更安。

与此同时,北境战报再次传来。

得知江南归附、后方稳固的萧彻部士气大振,而北狄狼主在得知盟友已近乎众叛亲离、自己孤军深入后,军心浮动。

郭兴与萧彻留下的副将抓住战机,一次夜袭成功焚毁狄人大批粮草,狄人攻势彻底受挫,已萌生退意。

北境之危,基本解除。

朔州终于可以全力面对最后一个,也是最核心的敌人——盘踞在京城的伪帝政权。

紫宸殿内,已是一片死寂。

各地的叛离消息如同催命符般一道道传来,龙案上堆积的几乎全是告急文书。

永熙帝晟玚瘫坐在龙椅上,面色灰败,眼神空洞,早已没有了最初的暴怒,只剩下无尽的恐惧和绝望。

他甚至连摔东西的力气都没有了。

玉太后依旧捻着佛珠,只是那串陪伴她多年的佛珠,不知何时已断了几颗,散落在地。

她望着殿外阴沉沉的天空,脸上第一次露出了难以掩饰的疲态和一丝……悔意?

或许不是后悔曾经的所作所为,而是后悔棋差一着,满盘皆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