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念: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还应不断降低农税。等到商税完全覆盖农税还有富余时,农税就该变成农补。】
【刘彻:农补?】
因天幕之故,刘彻“理解”这个词的含义。
正是因为理解,故而不敢置信。
这怎么可能?
【秦念:工商业服务业永远比农业轻松,待粮价足够平稳,农民也更愿意放弃土地从事其他行业,这个时候就该反过来补贴农民,种地越多补贴越多。】
【刘彻:!!!】
此刻刘彻似乎理解秦念为何不愿详说她所在时期的天下为公。
只是这“农补”之说,就已经是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即便是孔子想象中的天下大同,也不会包括国家给农民补贴!
【嬴政:若农民尽皆弃地,粮食从何而来?】
嬴政本以为粮食增产就再无饥荒之忧,无需抑制工商。
可工商业得以发展之后,农民居然需要补贴才愿意务农。
若是没有补贴,岂不是无人种地?
【秦念:那就改为国家花钱雇佣百姓种地,种出来的粮食再卖给百姓。只是这时的农民无需担忧粮食贵贱也不必担忧减产,领工资务农也可以视作工人。】
【嬴政:……】
嬴政本能地不喜“国家花钱雇佣百姓”这一说法。
大秦国贫。
他清楚秦念所言指的是国富之后的大秦应当如此,但穷人难以想象富人的生活。
治下是贫秦的嬴政,也想象不出富秦是如何治国。
【刘彻:后世已至于此?】
【秦念:正在朝计划努力,进度尚在降低农税中。】
【刘彻:……】
第167章
刘彻本该出言嘲讽。
只是计划,竟能说得这般笃定!
可不知为何,竟是不能发一言。
“不去改变农民的苦,只想着把农民牢牢禁锢在农田里。如果这叫做爱民,那可真是古往今来最大的笑话。”
秦念有资格说这句话。
【秦念:异族治下人口暴涨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各种耐旱耐瘠的高产作物。】
说完玉米、红薯、土豆等作物的原产地都在美洲后,秦念顺带把橡胶、棉花等经济作物的重要性和适用于古代的加工工艺也复制发到群里。
早在公元前1000年—前500年,亚洲棉就已经传入海南、云南等地。
也就是说,即便是祖龙,也能在打下百越后见到棉花。
唐朝时海南地区的人们就在用棉花织布。
宋末元初的黄道婆流落海南后学习棉纺织加工,后来将这项技艺带回家乡,促进长三角地区的崛起,被誉为“衣被天下”的“女纺织技术家”。
明太祖立国之初就强制推行种棉花,棉布在这个时期取代麻丝成为大众衣料。
现代种植的棉花主要是原产地在美洲的陆地棉,相比亚洲棉产量更高、适种范围更广,秦念将这种棉花的原产地也发到群里,顺带科普了一下生物领域的杂交技术也是育种的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