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帅府,张缙彦是少数怕元帅府散架的官员。
真怕。
本身他就是大明的进士和官员,前途无量,早晚回去做京官,干几年外放,高低混个正六品。
县太爷才正七品,正六品在文管系统里,虽然比不上知州知府这样的土皇帝,但也是六部各省分司主事的级别。
职权范围内跺一脚,一省都有轻微震感。
但赶上了这年头在陕西干了两任知县,归附元帅府,这算投敌叛国,已经是板上钉钉的奸臣了。
当然奸不奸的,张缙彦并没有那么在乎。
他就被命运放在刘承宗东征的时间,陕西这个地方,也没有选择余地。
陕西的官员在这场浩劫中,有一个算一个,要么死要么降,没有其他下场。
毕竟丢了官跑回中原,也一样是下狱论死。
而找死,并不在张缙彦的选择之中。
张缙彦是天启元年河南乡试的经魁之一。
各省乡试,四书题是必考,五经则是选考,自选经书作为专经,只考专经的题。
五经的五个第一,就是本场乡试的经魁。
张缙彦的专经,是易经。
易,变化。
六十四卦象,三百八十四爻,每一爻的象辞,都是指导贵族在不同环境应对变化,妥善生存的行为准则。
核心思想,在第一卦的象辞中就已经说明: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们依然可以认识、利用和改造规律。
张缙彦学到的所有道理,都是在教他顺势中正刚健、履险静待时机,并没有寻死那条路。
但元帅府若是没多久就散了架,会显得他的选择很蠢。
最关键的问题也就在这了,元帅府这玩意不管远观近看,都是命数极短的架势。
偏偏,刘承宗听他这话,尽管看上去是在认真倾听,但身体后仰、微微撇嘴,都说明其不以为然。
甚至……也想笑。
元帅府,藩镇割据,咱配吗?
“各旅有兵权有财权,又多为桀骜不驯之人,你觉得他们会藩镇割据。”
刘狮子微微颔首:“很合理。”
张缙彦听出了言外之意,诧异道:“大帅难道就不担忧这样的事?”
刘承宗笑得洒脱:“三年五载,我镇得住。”
张缙彦是做梦都没想到刘承宗会给出这样的回答:“那,三年五载以后呢?”
“这还不够?五年前我们还在青海睡地窝子,只敢想三个月以后的事,如今都敢说能撑三年了。”
刘承宗一摆手,不再在这事上多说,张缙彦毕竟是在西安府投的他,河南人,没去过庆阳府以西的地方,阅历不够。
他没见过人迹罕至,只有鸟兽拉屎的戈壁滩。
也同样无法对元帅军上下饥饿大过一切的恐惧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