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十万里挑一的!
车队每签约一个青训少年都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签约就是成功。
连签约都混不上的,只能去当自费车手。
作为曾经的赛车之王,李杰太清楚赛车这个行业需要花费的资源。
非一般家庭能负担的起。
培养一个车手,其花费足够塞十个人进国家队,甚至更多。
直接全队塞进去。
这,一点都不夸张。
虽然FIAF4世界杯是这两年刚刚成立的赛事,但它是基于奥门格兰披治三级方程式大赛。
圈内的关注度很高。
瞧瞧看台上的那些人,除了选手的亲朋好友,还有大量职业车队的新秀发掘官。
他们跟球探一样,尝尝游走在一些次级联赛,F2F3,乃至F4赛事都有他们的身影。
毕竟,一家职业俱乐部不仅仅需要当打之年的明星车手,还要大量的候补车手。
每一个年龄段都要有。
至于那些车手最后能不能闯出来。
只有老天爷知道。
反正,他们只管投入,跟一线车手的花费比,青训选手,那简直是白菜价。
像红牛、法拉利那样级别的车队,如果放开签约名额,让人自费,倒贴都行。
但。
人家不可能那么做。
老牌车队更加爱惜羽毛,除非,除非开出了什么他们难以拒绝的天价,并且选手本人也比较有潜力。
那样的话,破例,也不是不行。
不一会,比赛开始了。
跟那些F1、F2、F3不太一样,F4的导播画面没有那么完善,镜头不像那些赛事那么集中。
但。
也够了。
只需要看到那几个关键性的路口,约等于看完了全程。
很快。
比赛开始。
李杰作为曾经的专业选手,看到的东西要比其他人多那么一点点。
老弟教的这个学生,有点天赋。
当然。
这个有点天赋是在李杰的眼中,对其他人来说,那就是标标准准的天才少年。
有机会闯入F1的那种天才。
虽然日后不一定会在F1赛事里大展拳脚,但在低级别一点的赛事,基本是那种乱杀的状态。
就像NBA每年的新秀一样。
在年轻人赛道,他们永远是闪耀年青一代的人。
果然。
后续的发展跟李杰预测的一模一样。
周诚在比赛中一骑绝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