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阁

书迷阁>红楼琏二爷 > 第977章 会晤(第1页)

第977章 会晤(第1页)

对于贾琏携着新媳妇儿来家里拜访,张家上下拿出了比往日待贾琏多一倍不止的热情。

“好,好,好,一个比一个俊,跟了这个臭小子,是委屈你们了。”

张老爷子笑的合不拢嘴。

一向用鼻孔看晚辈的。。。

夜雨如注,敲打着国子监屋檐下的铜铃,发出清越而孤寂的声响。贾琏披衣起身,推开书房小窗,只见庭院中那株老梅在风雨里微微颤动,枝头几朵初绽的花被雨水打落,浮于积水之上,随波轻转,宛如不肯沉没的魂灵。

他凝视良久,忽觉袖中一信微凉??是今日午后由西北快马递来的急件,字迹潦草,出自一名女校教习之手:“昨夜沙州女塾遭蒙面人闯入,课本焚毁三十余册,墙上血书‘逆天者亡’四字。幸师生皆安,然有学生因惊惧过度,今晨仍不能言。”末尾附一句:“她们说,只要还能写字,就不算输。”

贾琏闭目,指尖抚过“不输”二字,仿佛触到了那些未曾谋面却早已与他命运相连的女孩们的掌心。他知道,这一场变革,从来不是庙堂之上几句圣旨便可成就的伟业,而是千千万万女子用笔墨、眼泪与勇气,在黑暗中一寸寸凿出的光路。

翌日清晨,朝雾未散,贾琏已入宫觐见。宁桓正在御前批阅奏章,见他进来,抬眼道:“昨夜你呈上的《女子官制推行实录》朕已通览。你说半年来十八位女知县中,十七人政绩考评列优等,可有夸大?”

“臣不敢欺君。”贾琏躬身答道,“数据出自吏部考功司原始档册。其中甘肃静宁县令索玛,上任百日即清理积案一百零七宗,调和族田纠纷二十三起,更以苗汉双语颁布《妇产权益告示》,百姓称其为‘铁面阿妹’。又有扬州府推官沈清漪,主审一起豪族强占民女案,顶住压力依法判罚,反遭该族暗中行贿不成,遂散布谣言污其清白,竟有乡绅联名请愿罢官。”

宁桓眉头紧锁:“朕记得此案,后来是你亲自督办复查,证实全案无误?”

“正是。且那被救女子如今已在扬州女校就读,立志将来做一名刑律官。”贾琏顿了顿,声音低沉下来,“陛下,她们不是来做官的,是来还债的??还这个天下欠了千年的债。可有些人不愿还,便想把讨债的人杀尽。”

殿内一时寂静。窗外雨声渐歇,阳光破云而出,洒在金砖地上,如铺了一层碎金。

宁桓缓缓起身,踱至屏风前,指着一幅新绘的地图:“你看,这半年间,从江南到漠北,从巴蜀到辽东,已有六十四所女子学堂纳入官办体系,另有民间自办者逾百。朕原以为阻力最大处必在边远之地,谁知最烈者竟是两浙缙绅集团。他们竟敢组织‘守礼会’,拒缴部分税银,声称‘若朝廷执意纵容妖风,吾等宁可弃籍为民’。”

贾琏冷笑:“这些人嘴上讲纲常,实则怕的是权力失衡。女子识字,则佃户之妻不再盲从地契签字;女子懂法,则商贾之家无法再借‘家规’侵吞嫁妆;女子能仕,则门第垄断再难维系。他们不是怕乱世,是怕清明。”

“所以你提议在全国设立‘女子参政观察使’?”宁桓转身问道。

“正是。”贾琏取出一份折子,“臣请设十二名观察使,由新科女进士中择优选任,直属御史台,巡视各地女学办学情况、女官履职环境及民间女性受教权利落实状况。每季上报专疏,直达天听。此举既可震慑地方顽固势力,亦能让天下看见??朝廷不是施舍恩典,是在重建秩序。”

宁桓沉吟片刻,提笔朱批:“准奏。另加一条:凡阻挠女学、辱骂女官者,不论身份,一律交监察院立案审查,情节严重者削籍流放。”

圣旨一下,朝野震动。数日后,苏州一位世家老爷因当街杖责劝其女儿读书的妻子,被当地观察使查实举报,竟真被革去功名,发配岭南修渠三年。消息传开,不少原本观望的家庭终于松口,允许家中女孩入学。

然而风暴并未止息。

三月春社,京城举办首届“女子才艺与实务展”,展出内容包括女学生绘制的水利图、编纂的方言词典、设计的纺织改良机具等。展会首日,万人空巷,连几位皇室公主也悄然前往观览。正当众人赞叹之际,突有数十名青衣男子闯入展厅,砸毁展板,撕毁图纸,高喊“败坏风俗,蛊惑人心!”混乱中,一名来自贵州的布依族少女为护住一本族谱翻译稿,被推倒在地,额头磕出血痕。

贾琏闻讯赶到时,现场已被秦骁率兵控制。带头闹事者竟是国子监一名助教,平日以理学自居,曾多次公开抨击女子科举。审讯之下,此人供出背后另有主使??礼部右侍郎王文渊之弟,现任太常寺少卿王文湛。

“他说这是‘正本清源’,要让天下知道,女人不该站在光里。”秦骁将供词递给贾琏,眼中怒火难抑。

贾琏看着地上散落的残纸,拾起一角,上面写着:“布依文字整理初稿?第一卷”。字迹娟秀而坚定,每一笔都像在对抗遗忘。

他轻轻拂去灰尘,对秦骁道:“传我命令:所有受损展品,三日内复原重展。另,那位受伤的学生,送入太医院治疗,费用由官府承担。同时发布公告??今后任何破坏女学成果者,不仅要受刑罚,更要赔偿损失,并公开向受害者道歉。”

又命人将那页残稿裱褙装框,挂在展厅正中央,题曰:“此伤,乃文明之痂;此字,即未来之种。”

风波渐平,但贾琏深知,真正的较量不在街头斗殴,而在人心深处。

某夜,他独坐书房,翻阅各地观察使呈报的密件。一则消息引起他的注意:云南永昌府有位女童养媳,年仅十岁,因不堪虐待逃至女校求助,却被族人强行拖回,关押祠堂,拟以“不孝”罪沉塘。当地女官欲干预,却遭府尹阻拦,称“此乃家事,外人不得插手”。

贾琏当即提笔拟函,直送大理寺与刑部:“家事?一人之命岂是家事!《大周律》明载:人身自由不可剥夺,无论男女老幼。若官府袖手,便是共犯!”并附一道紧急手令,请宁桓特批“钦差巡查组”赴滇调查。

三日后,圣旨下达,由索玛领衔,率司法团南下。临行前,她在紫禁城外接受百姓送行,一位白发老妪拉着她的手哭道:“姑娘,替我们这些说不出话的人,说一句公道话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