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阁

书迷阁>红楼琏二爷 > 第977章 会晤(第2页)

第977章 会晤(第2页)

两个月后,巡查组归来。带回的不只是结案文书,更是一整套《童养媳解救与安置规程》,以及一段录影胶片??那是用新引进的西洋摄影机拍摄的真实画面:昏暗祠堂中,小女孩蜷缩角落,双手被麻绳捆住,脸上满是泪痕与淤青。镜头推进时,她忽然抬头,目光穿过百年黑暗,直直望向未来。

影片在京师放映当日,满座官员无不动容。连一向保守的户部尚书也低声叹道:“原来我们看不见的地方,竟藏着这么多地狱。”

宁桓看完后沉默良久,终下令:“即日起,全国彻查童养媳现象,凡强迫婚姻、非法拘禁者,一律按重罪论处。另设‘妇女儿童庇护所’,由礼部与妇联联合管理,专收受害女性。”

与此同时,一场悄无声息的思想战也在展开。

黛玉主持的“明心讲舍”推出全新课程系列:“女性与中国历史”。她亲自主讲第一课《被抹去的名字》,列举历代被史书忽略的才女、医者、工匠与起义领袖,从西汉织锦名家陈宝光母,到唐代女道士兼数学家鱼玄机,再到明代航海家族中的女舵手林氏。“她们不是例外,”黛玉在讲台上说道,“她们是被刻意遗忘的常态。”

课程录音经电台广播后,反响惊人。许多村庄自发组织“听讲会”,妇女们围坐在村头喇叭下,第一次听说原来女人也曾造桥、治水、带兵打仗。一位山东农妇听完后写信给讲舍:“老师,我今年四十五了,不识字。但我求我闺女教我认了三个字??‘我’、‘能’、‘行’。”

贾琏看到这封信时,正在审核一项更大胆的计划:推动《全民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明确提出“适龄女子入学率不得低于男子”的硬性指标,并规定各级政府须为贫困女生提供助学津贴。

陆知仁对此大力支持,却提醒道:“阻力必然来自财政。有人会说‘国家哪有钱养这么多读书的丫头’。”

“那就让他们看看账本。”贾琏冷笑,“去年女医学生参与基层防疫,节省医疗开支三十七万两白银;女工程师参与修渠,提升灌溉效率两成以上。她们不是负担,是资产。”

法案提交议会辩论当日,果然遭遇猛烈攻击。一位老学士拍案而起:“女子读书,耽误纺绩,荒废家务,长此以往,谁来做饭养娃?”

沈清漪起身应答:“大人可知,去年全国因产妇难产死亡者共计一千八百余人?其中九成死于卫生知识匮乏。若每个村子都有一个受过训练的女医生,这些人本可活下来。至于做饭养娃??我想请问,难道男人天生就会这些事?还是说,只是因为我们一直逼女人做,才让人以为这是她们的宿命?”

全场哗然,继而掌声雷动。

法案最终以微弱优势通过。当结果宣布那一刻,旁听席上的女学生们相拥而泣。有人低声唱起了新编的学堂歌:

>“提笔我不怯,开口我不羞,

>千年暗室今破晓,一步一脚印往前走。

>若问我是谁,请看山河依旧,

>只是从此多了无数女子抬头。”

秋去冬来,寒潮席卷北方。但在戈壁滩上的女子科技大学,暖气充足,灯火通明。这里不仅教授基础学科,更开设了地质勘探、机械制造、无线电通讯等前沿专业。第一批毕业生即将奔赴岗位,其中有三人已被选派参与黄河改道工程的设计工作。

贾琏前去视察那天,正值毕业典礼。校长请他在礼堂讲话。他站上讲台,望着台下二百三十张年轻的脸庞,忽然想起自己少年时也曾站在这里,听着先生讲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你们知道吗?”他开口道,“十年前,有人对我说,让女人读书,等于往井里倒油??看似清澈,实则污染水源。今天我要告诉你们,他们错了。我们不是往井里倒油,我们是往干涸的土地上引水。而这水,终将汇成江河。”

台下寂静无声,唯有呼吸交织如潮。

“也许你们中的一些人,将来会被骂作‘不像女人’,会被说‘丢了体统’。但请记住,体统不该是用来压人的石头,而是用来托起更多人的阶梯。你们每一个人,都在重新定义什么叫‘正常’,什么叫‘可能’。”

话音落下,全场起立,齐声诵读校训:

>“以智启蒙,以勇破障,以爱守正,以行证道。”

雪花悄然飘落,覆盖了校园里的每一条小径。而在千里之外的宁波港,又一艘远洋船扬帆起航。船上十二名女学员,将赴日本学习现代造船技术。临行前,她们集体写下誓言:“此去万里,不为荣华,只为有一天,能造出属于中国女人自己的巨轮。”

贾琏回到京城那晚,黛玉正在灯下抄写《诗经》中的一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她抬头笑道:“你觉得,我们算是回来了吗?”

他握住她的手,轻声道:“我们从未离开。这条路,本来就是我们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窗外,新年的第一场雪静静落下,覆盖了旧尘,也孕育着新生。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变革早已不再是口号,而是一种呼吸,一种习惯,一种不可逆转的方向。

而他知道,只要还有女孩敢于拿起笔,敢于走进考场,敢于站在法庭中央说出“根据法律”,那么这场火,就永远不会熄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