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阁

书迷阁>大唐之最强皇太孙 > 第2306章 共同努力(第2页)

第2306章 共同努力(第2页)

“我见过他。”李承烨缓缓道,“在敦煌采诗局废墟里,柳娘子写下‘不悔’二字时,屋顶瓦片上有轻微震动,频率与共鸣环警报一致。那不是自然风动,是人为传音。有人在那里监听。”

“你是说……王崇义背后还有人?”

“不止一人。”李承烨眼神锐利,“整个归真体系之所以能复活,靠的不是旧势力反扑,而是新一代‘音种计划’的成熟。他们不再强迫人沉默,而是让人自愿沉默??用音乐、梦境、心理暗示,把顺从变成一种‘舒适’。这才是最可怕的。”

两人对视一眼,皆看出彼此眼中的决意。

三日后,一场名为“破茧”的行动悄然启动。李承烨以监国名义,在全国二十四州同步举行“开声大典”,邀请曾受压迫者登台讲述经历,并首次启用“声纹留真仪”??一种由工坊秘密研制的新器物,能将人声刻录于特制玉片之中,永不褪色。

第一场典礼在洛阳举行,小禾作为代表登台。她站在万人广场中央,面对黑压压的人群,深吸一口气,开始讲述父亲如何因一张税单而死,母亲如何装疯三年保她性命。她的声音起初颤抖,渐渐坚定,到最后竟带着火焰般的光芒。

“我不是来求怜悯的。”她说,“我是来还债的。我父亲用命换来一句话的自由,我不能让它烂在土里。今天我说出来,明天你们也可以说出来。我们不怕鬼哭,因为我们自己就是招魂的笛子!”

话音落下,全场静默数息,随即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回应。数百名观众涌上台前,争相传抄她的讲稿,有人当场撕毁家中供奉的“安魂符”,有人高喊“我们要听真话!”。

与此同时,长安城内,阿星带领技术团队完成一项惊人突破:他们利用王崇义遗留的音律器反向解析,成功捕捉到一段隐藏在皇宫背景噪音中的“低频信号”。该信号每隔十二个时辰自动激活一次,持续七分钟,内容为一段循环咒语:“安静最美,质疑即病,归真即安。”

“这是精神诱导波!”阿星震惊道,“它一直藏在宫廷日常钟声里!难怪陛下即便清醒后仍时常陷入恍惚??他的大脑每天都在被悄悄洗刷一遍!”

李承烨当即下令,彻查全城钟鼓楼音律谱系。结果令人胆寒:过去三个月内,所有官方报时钟声均经过特殊调音,频率精确匹配“归真道”冥想引导术。而负责校准音律的,竟是太常寺一位不起眼的乐正,此人履历清白,却曾在少年时期于终南山某道观修行七年。

抓捕行动迅速展开。当士兵冲进其宅邸时,发现地下室布满铜管共振装置,墙上挂满人皮制成的“声膜”,据说是采集自曾激烈反对清心境者的喉部组织。而在密室中央,赫然摆放着一口青铜磬,磬身铭文赫然是:“献给未来的静思之主”。

证据确凿,皇帝震怒,下旨将涉案乐正凌迟处死,夷三族,并宣布太常寺全面整顿,今后所有礼乐须经启明书院审核方可施行。

但真正的转折发生在一个月后。裴砚之根据线索追查至陇西一处荒庙,意外发现一座地下密室,内藏大量竹简与铜碟,记录着归真学会三代首领的传承仪式。最关键的一卷写着:

>“若主脉断绝,则择皇族血脉中最易动摇者寄魂。借其权柄,行吾道业。今选帝弟承允为初容器,其后每三十年轮转一次,直至天下习于无声。”

李承烨看到此处,如遭雷击。他猛然想起,父皇近年常说自己“梦中有人低语”,且每逢月圆之夜情绪尤为低落。难道……

“没错。”裴砚之沉重道,“他们可能早已尝试将‘音种’植入皇帝体内。虽然上次失败了,但影响仍在。这就是为什么他那么容易被王崇义控制??他的心灵存在裂缝。”

“那就补上它。”李承烨冷冷道,“用更大的声音,盖过那些低语。”

于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百日鸣钟”运动拉开帷幕。全国各县同时铸造“醒世钟”,每日清晨六时齐鸣一刻钟,钟声所用音律特制,含有能激发记忆与勇气的共振频率。同时,各地采诗局组织“口述接力”,一人讲完一段历史,下一棒立即接续,确保故事永不中断。

民间风气为之巨变。茶馆酒肆不再忌谈往事,学堂儿童开始排演“真话剧”,演绎冤案昭雪过程。更有匠人发明“说话镜”??一面铜镜背面刻满鼓励话语,女子晨妆时必读一遍:“我不羞于开口,我的声音值得被听见。”

就在局势渐稳之际,边关急报传来:突厥可汗遣使求和,愿归还二十年前掳走的汉人俘虏千余名,并主动交出藏匿多年的清心境海外分支据点图谱。

使者带来一封信,署名竟是当年失踪的前采诗局长周维翰。信中写道:

>“我未死,亦未降。被困草原十八年,我每日教牧民唱汉歌,讲唐律,记下每一桩不公。如今草原已有三百孩童能背诵《问天集》。归真之道,不止于中原。真相之火,已在万里之外点燃。”

李承烨读罢,久久无言。他望向窗外,春雨淅沥,洗刷着碑林上的尘埃。他知道,敌人不会就此消失。或许某一天,又会有新的“疗心术”出现,又会有童谣悄然流传,又会有官员低头沉默。

但他也知道,只要还有人记得林氏的名字,

只要还有孩子在作文里写下“我想知道为什么”,

只要风穿过碑林时,仍能听见千万个声音在低语??

河,就不会干涸。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