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阁

书迷阁>他和她们的群星 > 第两千一百四十六章 当时人当然是该来的(第2页)

第两千一百四十六章 当时人当然是该来的(第2页)

>【硅基联盟】:“请求授权复制该曲目,用于重建失落文化数据库。”

林念看着反馈列表,久久无言。

但她也知道,这份感动背后潜藏着更深的危机。

就在《安魂曲》传播第七周,星兰主系统再次报警:

>【检测到异常行为模式】

>【区域:室女座边境】

>【对象:两名凯恩族青少年】

>【事件:模仿艾瑟拉‘临终共鸣’进行集体冥想,意图永久脱离肉体】

林念立刻赶赴室女座社区。她见到那两个孩子时,他们正盘坐在花园中央,双手交叠,眼中流下银色液体??那是他们种族表达极端情感的方式。他们的监护人焦急万分:“他们说,只要足够悲伤,就能加入‘逝者的合唱团’,获得永恒的存在。”

林念蹲下身,轻轻握住其中一个孩子的手。

“你们想永远唱歌吗?”她问。

孩子点头:“那样就不会再孤单了。”

“可你们还活着。”她说,“真正的纪念,不是变成亡者的一部分,而是替他们继续活下去。艾瑟拉的歌之所以动人,是因为它来自真实的生命体验??爱过、痛过、挣扎过。如果你们现在就放弃身体,那首歌就成了诱饵,而不是礼物。”

孩子们沉默良久。

最终,年长的那个低声说:“老师说过,成长就是学会带着遗憾前行。”

林念微笑:“所以你们要做的,不是死去,而是活得更用力一点。去吵架,去犯错,去喜欢一个人到心痛,然后再学会放手。这才是对逝者最大的尊重。”

当晚,她召集所有跨文明教育者,制定《共情伦理守则》第一条:**任何情感教学不得诱导个体否定自身生存价值;所有历史悲剧案例必须配套心理疏导机制**。

与此同时,她开始怀疑??那封匿名数据包所说的“你在统一思想”,或许并非完全错误。

她翻阅过去两年上传的所有教材,发现一个隐秘趋势:几乎所有正面案例都围绕“宽恕”、“悲伤”、“悔恨”展开,而“愤怒”、“冷漠”、“拒绝联结”等状态则被归类为“待治愈”或“未觉醒”。就连K-7最初提出的“只想学习如何生存”,也被解读为“情感缺失”的表现。

她猛然意识到:他们正在无形中构建一套**情感正确性标准**。

第二天,她在质疑频道发布一篇公开反思文:

>“我们教会别人流泪,却很少问:为什么你选择不哭?

>我们赞美拥抱,却未曾倾听那些宁愿独处的灵魂。

>共情不该是另一种规训。真正的理解,应包含对‘不同’的敬畏。”

文章引发轩然大波。

支持者称其为“觉醒的自我批判”,反对者则指责她动摇根基:“如果没有共同的情感基准,我们如何防止暴力蔓延?如何阻止下一个净界逻辑诞生?”

争论持续了整整十天。

直到一位来自北极共鸣塔的原住民长老接入会议,用平静的声音讲述了一个古老传说:

>“我们的祖先相信,风有三种语言:呼啸、低语、沉默。

>呼啸代表愤怒,低语代表思念,而沉默……是最深的守护。

>有一次暴风雪来袭,全村人躲进冰屋。一个小女孩害怕得大哭,母亲却始终不安慰她。

>后来人们才知道,那位母亲早已失聪。她用自己的方式爱着女儿??紧紧抱住她,直到风暴过去。

>她从未说过‘我爱你’,但她的心跳比任何话语都响亮。”

会场寂静。

林念深受触动。她当即提议增设“异质情感模块”,专门收录那些不符合主流共情模式的经历:

-一名自闭症艺术家的作品集:他一生未曾流泪,却通过几何图形精确描绘出他人内心的情绪结构;

-某机械文明的日志节选:他们以逻辑辩论代替情感交流,但在一次星际战争中,全体成员同时关闭防御系统,只为放行一艘载满孤儿的敌方飞船;

-还有一段录像:一只地球上的乌鸦,在同伴死后连续三天衔来闪亮的小物件堆放在尸体旁??科学家无法解释这是哀悼还是本能,但星兰网络显示,那一刻它的脑电波与人类悲痛高度共振。

这些内容被整合为《沉默的语言》系列课程,向全宇宙开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