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可能,这天虚老儿竟然会是我佛域…”看到头顶无比熟悉的万丈金佛,起身站立的“沐白”公子满脸尽是震惊之色。
“沐白小子,能确定吗?”闻听身下“沐白”公子震惊话语,楚庚尧一边缓身降落,一边低声问向身后“沐白”公子。
“能确定…不过这根本可能啊!且不说整个修行世界只有我灵山鹫氏保有佛族之光,他天虚老儿本就不受佛族待见。放眼整个大荒世界,任何生灵都有可能保有佛族之光,唯独他天虚老儿不会!莫非佛祖感。。。。。。
风在忆都的春天里流转,带着新生叶片的清香与晨露的微凉。纸飞机划出的轨迹尚未消散,那三个字却已如种子落入土壤,在光海中悄然生根。阿浪没有再问,只是嘴角扬起,目光追随着那远去的光点,仿佛看见了十年前那个蜷缩在山洞里的小女孩,终于敢把心里最重的话,交给风。
苏璃缓缓坐下,指尖轻抚草地。草叶间泛着淡淡的银光,那是共感网络的末梢,细密如脉络,连接着每一寸土地与人心。这片森林早已不只是心舟的化身,它成了活的记忆体??每一片叶子记录一段人生,每一缕光芒承载一次心跳。有人在这里重温初恋的悸动,有人默默告别逝去的亲人,也有孩子第一次学会说:“爸爸,我害怕。”
“你知道吗?”苏璃忽然开口,“昨天有个男孩来找我。他七岁,从出生起就生活在地下避难所,从未见过天空。他问我:‘如果记忆可以共享,为什么我还是看不见星星?’”
阿浪侧头看她,眼神温和:“你怎么回答的?”
“我说,‘因为你还没遇见愿意为你点亮星空的人。’”她顿了顿,声音轻了下来,“然后我牵着他走到林边,打开共感环,把自己的童年回忆传给他……他哭了。不是因为感动,而是因为他第一次知道,原来夜晚可以有月亮,风可以带着花香,而仰望本身,就是一种自由。”
阿浪沉默片刻,抬手摘下嘴里的枯草,轻轻放在掌心,像对待一件珍宝。“我们总以为拯救是轰轰烈烈的,可其实,真正的改变,往往发生在这样的瞬间??一个孩子第一次为美落泪。”
话音未落,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青年女子奔来,发丝凌乱,脸上交织着惊惶与希望。她是忆都边缘村落的联络员,名叫青禾,负责传递偏远地区的情感信号。
“苏璃大人!”她喘息着跪下,“南境……南境出现了异常!共感网络在那里断裂了三次,每一次都伴随着大规模失忆现象!那些刚恢复情感的人,突然又变回了机械般的状态,连亲人的名字都说不出来!”
苏璃眉头骤紧,霍然起身:“什么时候开始的?”
“三天前。起初只是零星个案,但现在整个‘雾谷镇’的人都陷入了循环性遗忘。他们每天醒来都不记得前一天发生的事,甚至连自己的身份都要靠日记本确认。”
阿浪站起身,眯眼望向南方天际。那里云层厚重,隐隐透出不自然的灰紫色光泽。“这不是自然现象。”他低声道,“有人在用反共感技术,人为切断记忆链。”
“净思会残余?”苏璃问。
“比那更糟。”青禾摇头,“我们在镇外发现了遗迹??一座被掩埋的旧时代实验室,编号X-9013。那是理性议会最高机密项目‘清源计划’的终端站,专门研究如何精准删除特定记忆,而不引发精神崩溃。”
空气瞬间凝固。
“清源计划……”苏璃喃喃,“我以为它早在三十年前就被销毁了。”
“显然有人重建了它。”阿浪神色冷峻,“而且这次,他们不再满足于控制个体,而是想重新定义‘集体遗忘’。”
苏璃闭上眼,感受着脚下大地的震颤。共感网络正发出微弱的哀鸣,像是无数人在无声呼救。她想起老者手中那张焦黑的照片,想起灰城街头撕心裂肺的哭喊,想起盲人少女抚摸石碑时的笑容??这些脆弱而珍贵的觉醒,竟又要被强行抹去?
“我们得去。”她睁开眼,目光如刃,“不是以救世主的身份,而是作为见证者。如果人类好不容易找回的记忆可以被随意删除,那我们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一场短暂的梦。”
阿浪看着她,忽然笑了:“你变了。”
“怎么?”
“以前你总怕自己不够强,怕救不了所有人。现在你明白了??重要的不是你能救多少人,而是你愿不愿意为每一个正在消失的声音,走一趟地狱。”
苏璃也笑了,伸手拉住他的手腕:“那就一起去吧。”
两人即刻启程。
三日后,雾谷镇外。
浓雾笼罩山谷,能见度不足十米。空气中弥漫着金属锈蚀与消毒水混合的气味,令人作呕。镇口立着一块残破的告示牌,上面写着:“情绪稳定区?请勿携带回忆进入”。
“他们把这里变成了实验场。”阿浪低声说,手指拂过路边一株枯萎的樱树,“你看这树皮上的刻痕??全是名字。人们试图用这种方式记住彼此,可每年春天,树都会死一次。”
苏璃蹲下身,掌心贴地。共感网络在此处如同断线的琴弦,杂乱无章。她闭目凝神,试图捕捉残留的记忆碎片。忽然,一段画面涌入脑海:
一间白色房间,灯光惨白。一个小女孩坐在椅子上,头上戴着金属环,双眼空洞。屏幕显示:“记忆清除进度:78%。目标记忆:母亲临终拥抱。”
画外音响起:“第1号受试者,清除成功。情感波动归零,符合标准。”
苏璃猛地睁眼,呼吸急促。
“他们……在对孩子动手。”
阿浪脸色铁青:“清源计划的核心,就是从下一代开始重塑‘无痛社会’。只要让人从小就不记得痛苦,他们就不会渴望温柔,也不会质疑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