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阁

书迷阁>影视都市从四合院开始 > 第13章 自信跟信任(第1页)

第13章 自信跟信任(第1页)

赵舒城这边原本想等着莫小闵跟前男友聊天结束,可没想到莫小闵跟对方说着说着就朝着商厦外走去。

赵舒城虽然不知道两个人说什么,也不知道两个人是不是想要复合,但是自己也没有兴趣跟踪莫小闵。

想要。。。

内蒙古的春天来得迟,草原上还覆着残雪,枯草如针扎破冻土。肖千喜站在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的一所牧区小学外,望着远处那片用彩色豆子拼成的地图??它被铺展在教室中央的木桌上,占地近两平方米,从高空俯视,竟是一幅完整的中国版图。每一粒黄豆、红豆、绿豆、黑豆都被精心排列,边缘以细线勾勒轮廓,仿佛一幅由沉默编织而成的史诗。

“那是阿木尔的作品。”校长巴特尔递来一杯咸奶茶,“他从六岁开始捡豆子,三年没说过一句话。我们以为他是哑巴,直到去年冬天,他在雪地上画了一条线,从家门一直延伸到学校,下面写着:‘我想让人知道我在哪儿。’”

肖千喜蹲下身,指尖轻轻掠过地图上的内蒙古高原区域。这里的豆子最为密集,颜色也最杂,像是无数个夜晚堆积起来的心事。“他愿意见我吗?”

巴特尔摇头:“只允许你一个人进教室。而且……他要求你带上录音笔。”

她点头,取下随身防水包里的设备,打开电源,轻声说了一句:“我是肖千喜,我来了。”

门吱呀一声开了。

阿木尔坐在角落的小凳上,十一岁的身体瘦得像一根风中芦苇。他穿着洗得发白的棉袄,脚上是补了又补的布鞋。他的眼睛很大,却始终低垂着,仿佛怕与人对视会惊扰某种隐形的禁忌。他没有说话,只是缓缓抬起手,指向地图最南端的一粒红点??那是广州。

肖千喜走近,轻声问:“你想去那里?”

男孩摇头,伸手从怀里掏出一张泛黄的照片:一对年轻夫妇抱着婴儿站在骑楼前,笑容灿烂。照片背面写着一行小字:“我们的儿子一定会说话。”

她心头一震。“这是你父母?”

阿木尔点头,手指颤抖地划过那张脸,然后慢慢移到地图上的广州,再一笔一划在地上写下蒙文:**他们听不见我的声音,所以我把话说给了豆子。**

肖千喜拿出翻译器,逐字读出这句话时,眼眶已热。她忽然明白,这十万颗豆子不是地图,而是一座语言的坟场,埋葬着他三年来所有未能出口的呼唤、恐惧、思念和祈求。

“你能告诉我发生了什么吗?”她打开录音笔,放在桌角,“不用说话,写下来也好,画出来也好,我都听着。”

男孩沉默良久,终于起身,从床底拖出一个铁皮盒。里面全是豆子,按颜色分类装在小布袋里,每袋都贴着标签:**害怕、冷、饿、想妈妈、爸爸打我、狗死了、梦见光、今天吃了糖。**

他抽出“想妈妈”那一袋,倒出十几粒红豆,在桌上排成一条曲线,像一条蜿蜒的小河。接着他又取出“梦见光”的绿豆瓣,沿着曲线点缀其上,最后用一颗金色的玉米粒封住终点。

肖千喜看着,轻声解读:“你想顺着这条河去找妈妈,路上会有光?”

阿木尔猛地抬头,眼中第一次闪过亮色。他用力点头,随即又迅速低下头,像是害怕这份情绪太过炽烈,会被谁夺走。

她鼻子发酸。这样的孩子她见过不少,但每一个都像一把生锈的钥匙,需要极其耐心才能打开那扇锁死的心门。她轻轻将手覆在他冰凉的手背上:“我可以帮你去找她。但你要答应我一件事??让我记录下你说的每一句话,哪怕它们现在只能藏在豆子里。”

男孩犹豫片刻,终于从铁盒底层抽出一本破旧笔记本。翻开第一页,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蒙汉双语对照的句子,有些字迹稚嫩歪斜,有些已被反复描摹至模糊:

>“妈妈,我不是坏孩子。”

>“爸爸说我不配吃饭,可我还是饿。”

>“昨天晚上我又听见你在哭。”

>“如果我能变成一只鸟,我就飞回广州。”

最后一页是一幅画:一个小男孩牵着母亲的手走在高楼之间,天上飘着许多五颜六色的气球,每个气球下面挂着一张嘴,都在说着话。

肖千喜合上本子,深吸一口气:“阿木尔,你知道吗?在广州,有个叫苏晓雯的女孩,她小时候也不会说话。她把自己关在衣柜里,用指甲在木板上刻字。后来有人听见了,把她拉了出来。现在,她的声音传遍了全国。”

男孩抬起头,目光微动。

“你写的这些话,画的这张图,都是声音。”她说,“它们比语言更重,因为是你用命一点点攒下来的。我要把这些带回去,放进‘心语博物馆’,让更多人知道??有些孩子不说,不是因为他们不想说,而是这个世界还没准备好听。”

阿木尔的眼泪终于落下,砸在豆子上,发出极轻的一声响。

当晚,她在牧民家中借宿,连夜整理资料。窗外寒风呼啸,屋内炉火微弱。她打开电脑,新建文档,标题为《非言语表达系统在自闭症儿童干预中的应用探索》。她写道:

>“语言并非沟通的唯一形式。当口语失效时,人类仍会通过色彩、排列、触觉记忆甚至食物残渣构建意义体系。阿木尔的‘豆语’是一种高度结构化的心理编码系统,其中颜色代表情绪类别,数量反映强度,位置暗示时空关系。建议在全国特殊教育机构推广‘替代性表达工具包’,包括种子、彩泥、光影装置等可触摸媒介。”

写到这里,手机震动。是扎西平措发来的语音消息,带着高原特有的清冽嗓音:“老师,我把那段录音刻好了。石头立在山坡上,风吹过去的时候,会嗡嗡响,像狗在叫。”

她听着那段风穿石缝的声音,泪水无声滑落。

第二天清晨,她带着阿木尔来到镇上的邮局。男孩亲手将母亲的照片和一封写满蒙文的信塞进信封,地址是广州天河区某老旧小区。邮局工作人员看了半天,皱眉:“这个地址不完整,怕是寄不到。”

肖千喜掏出蓝箱徽章:“麻烦您走绿色通道,标记为‘紧急倾听件’,我会全程追踪。”

对方愣了一下,郑重盖上红色印章:【已接入国家匿名信应急响应网络】。

回程途中,大巴车颠簸在雪原之上。阿木尔靠窗坐着,手里攥着一颗红豆。突然,他转过头,嘴唇微动,极其轻微地说了一个字:“谢。”

肖千喜怔住,不敢眨眼。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