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阁

书迷阁>影视都市从四合院开始 > 第15章 宽容(第2页)

第15章 宽容(第2页)

“照片上的另外两人呢?”她问。

“一个是马占奎的妻子李秀兰,化名多次出现在儿童福利机构做义工;另一个……”对方顿了顿,“是阿依夏?买合木提。”

肖千喜呼吸一滞。

“什么?她是成员?”

“目前不能确定。但她出现在这张合影中,时间是八年前,地点正是‘丝路星光’总部。而且……我们在她老家搜查时,在墙洞里找到了一本日记。”

电话那头传来翻页声,接着念道:

>“2015年4月7日晴

>今天我又看到了那些孩子。他们被关在冷库下面,每天只给一碗稀饭。我假装送货员进去看了,最小的那个才六岁,瘦得像根柴。我想救他们,可一个人做不到……

>我想起我的阿迪力,如果他还活着,也该这么大了。

>如果这个世界没人救孩子,那就让我来做那个疯子。”

肖千喜怔住了。

阿依夏不是加害者,而是卧底。她为了救孩子,不惜潜入邪教组织,甚至与恶魔同席而坐。

“日记最后一页写着:‘行动定在冬至夜,卡车走北线,我会打开铁门。如果我没回来,请告诉孩子们??门后的光,是我留给他们的新年礼物。’”

“冬至夜……就是孩子们逃出来的那天。”肖千喜喃喃道。

原来如此。

那一晚,阿依夏以身为饵,制造混乱,打开了囚禁之门。她可能死了,也可能逃进了茫茫沙漠,从此杳无音信。

“我们现在该怎么办?”接线员问。

“发布全国协查令。”她声音坚定,“以‘见义勇为重大贡献人员’名义寻找阿依夏?买合木提。无论生死,都要让她得到应有的尊重。”

“可万一她真属于邪教残余势力……”

“不会。”肖千喜打断,“一个愿意为陌生孩子赴死的女人,灵魂比大多数人都干净。”

---

三天后,央视新闻频道播出专题报道《听见沉默》,讲述六个孩子如何用画笔唤醒社会关注,揭露“净魂会”犯罪链条。节目播出后,全国掀起寻人热潮。数百名曾丢失孩子的家庭主动报案,民间志愿者自发组建“心语寻亲团”,协助警方梳理线索。

与此同时,肖千喜收到了一封来自喀什的信。

寄信人是阿依夏的妹妹,一位乡村教师。信中说:

>“姐姐失踪后,我家老屋一直没人住。前些日子暴雨冲垮了后院围墙,工人清理废墟时,在地窖里发现了一个铁盒。里面有六张儿童照片、一盘磁带,还有一封信,收件人写着‘未来的救援者’。”

随信附上了照片扫描件。

肖千喜颤抖着点开文件。

第一张,是六个孩子穿着囚服的模样,眼神麻木,站成一排。背后墙上写着数字编号。

第二张,是他们蜷缩在角落,身上盖着破毯子。

第三张……竟是他们手牵手奔跑的画面,背景是沙漠公路,一辆印有星月标志的卡车停在一旁。车旁站着一个蒙面女子,正回头望着镜头。

正是那个救了他们的人!

她立刻拨通新疆公安厅电话,请求立即派员前往喀什取证。同时,她将磁带送往国家声像档案中心修复。

两天后,音频还原成功。

磁带开头是沙沙的风声,然后传来阿依夏低沉却温柔的声音:

>“我知道你们不一定能听到这段录音,但我必须留下它。我是阿依夏?买合木提,曾经是‘净魂会’的清洁工。他们叫我哑巴阿姨,因为我从不说话。可我的心一直在尖叫。”

>“这些孩子,是我偷偷拍下的。每一个名字我都记在心里:艾力、古丽娜尔、巴图、赛菲亚、努尔江、扎西……他们的父母还在找他们,可警察说线索断了。我不信。只要还有一个母亲没死心,我就不能停下。”

>“我用了两年时间取得信任,学会了他们的暗语,摸清了转移路线。终于等到机会??冬至夜,他们会把孩子转移到新基地。那天风很大,我趁看守喝酒,剪断铁链,带他们逃了出来。”

>“卡车开到一半,追兵来了。我让他们跳车跑进沙丘,自己驾车引开敌人。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下来,但如果你们听到这盘带子,请替我告诉那些孩子:你们不是垃圾,不是试验品,不是可以被抹除的存在。”

>“你们是光,是我在这世上最后看见的光。”

录音结束,办公室陷入死寂。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