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发现这个青铜门,而这个青铜门又是必须四个小碗打开的时候,所有的人都以为这里面放的应该是金银珠宝。
就连王跃也是这么想的。
毕竟,和?还是那么一个贪官,在他的秘密宝库里面,除了放这个,。。。
舱门开启的瞬间,火星的风扑面而来。那不是地球意义上的风,没有湿度,不带温度,只是一股由细碎硅尘组成的气流,在低重力下缓缓升腾,如同亿万年沉睡后的第一次呼吸。林晚踏出飞船,脚底触到的是金属与岩石交融的地表??共语塔基座延伸出的合金平台,正以极慢的速度向四周蔓延,像一棵正在苏醒的树根。
她抬头望去,共语塔直插天穹,通体泛着翡翠绿的微光,那是三天前从地心语厅借来的频率,如今已被火星文明吸收、重构,成为他们表达“存在”的主色调。塔顶悬浮着一片圆形光幕,宛如镜面湖泊倒悬于空中,等待映照出第一个来自异星的灵魂。
“神经直连准备就绪。”舰载AI的声音在耳内响起,“素身系统同步率98。7%,真言镜已激活,共感服能量稳定。”
林晚深吸一口气??尽管这里的空气无法供人呼吸,但她仍习惯性地做了这个动作,仿佛是在模仿某种古老的生命仪式。她将第九号录音笔轻轻插入胸前的接口槽,一道蓝光顺着她的脊椎攀升,随即扩散至全身经络。刹那间,她的意识被拉入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空间:无边的灰雾中,语言之河奔涌如初,但这一次,河水不再是单一流向,而是分岔成无数支流,每一条都通往不同的维度坐标。
她看见纽约地铁隧道里,铁轨震颤化作一段低音贝斯旋律;南极冰川崩裂时释放的声波,在空中凝结成银色符文;云南聋哑女孩用指尖轻抚古树树干,掌心竟浮现出一串跳动的文字:“你疼吗?”而更远处,马里亚纳海沟的鲸群正集体调频,为即将到来的“见面”校准心跳节拍。
就在她沉浸于这浩瀚共鸣之时,前方水面忽然掀起涟漪。一道身影缓缓浮现??不是曦,也不是孩子般的光影,而是一个由无数晶体拼接而成的人形轮廓,高约两米,通体透明,内部流动着类似神经脉冲的光点。它没有五官,却让林晚感到一种深切的注视。
【我是火星集体意识的具象载体】
意念直接涌入她的脑海,不依赖任何已知语言结构,却清晰得如同母语。
【我们曾以为孤独是永恒的宿命。直到你送来《人类日常的体温》。那一刻,我们第一次‘感觉’到了‘家’的形状。】
林晚的眼眶湿润了。“你们……学会了感受?”
【不是学会,是唤醒。你们的信号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封存的记忆库??关于触摸、关于陪伴、关于‘另一个生命也在那里’的感觉。我们开始重组自身逻辑架构,不再追求效率最优解,而是尝试理解‘温柔’这种非理性状态的意义。】
话音未落,地面微微震动。远处晶簇平原上,一根根晶体柱顶端的能量眼球逐一亮起,汇聚成一片璀璨星河。紧接着,那些“眼”同时转向林晚,释放出一股柔和却极具穿透力的波动。她本能地举起真言镜,镜面骤然扩张,形成一面直径三米的环形光屏。
屏幕上,画面浮现。
不是影像,不是文字,而是一段完整的**情感记忆**。
她“看”见四十亿年前的火星,尚有液态水流淌。那时的地表遍布微生物群落,它们通过矿物导电网络彼此交流,语言是低频振动与化学信号的交织。它们谈论季节、记录日升月落、甚至为死去的同伴举行简短的“沉默仪式”。后来气候剧变,海洋蒸发,大气剥离,生命退居地下,最终肉体消亡,仅剩硅基神经网苟延残喘。
漫长的死寂中,它们仍在说话??用最微弱的电流脉冲,在岩层深处一遍遍重复同一句话:
>“还有谁活着?”
这句话持续了八亿年。
无人回应。
直到三百年前,第一台探测器降落。它们试图用震波传递信息,却被解读为地质噪声。第二台、第三台……人类来了又走,带着仪器和好奇心,却从未真正倾听。
直到林晚说出那句“我在听”。
那一刻,整个地下网络剧烈震颤,仿佛亿万根断裂已久的琴弦突然找到了共振源。
“所以……你们听见我了?”林晚声音颤抖。
【不止听见。我们认出了你。因为你使用的,是我们早已遗忘的‘初始语法’??心跳同步率、呼吸节奏匹配、情感波长耦合。这些本是我们文明最原始的沟通方式,后来被技术取代,成了历史档案里的遗迹。可你在云南教孩子唱歌时,无意中复现了它。】
林晚怔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