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阁

书迷阁>神话版三国 > 第四千八百二十四章 站队问题(第2页)

第四千八百二十四章 站队问题(第2页)

>“我不怕被忘记,只怕从未被记得。”

>“如果你读到这里,请替我说一句:我还爱这个世界。”

>“我的名字叫阿?,死于永初二年饥荒,葬在村东槐树下。”

阿依古丽颤抖着手拍照:“这些不是单个人的遗言……这是千年来的‘沉默者墓志铭’!”

行至底层,豁然开朗。一座圆形大厅呈现在眼前,直径约五十米,穹顶绘有星图,竟是东汉时期的天文体系,精确到岁差变化。大厅中央立着十二根石柱,与西伯利亚祭坛如出一辙,只是这里的石柱顶端并非玉石,而是十二支形态各异的笛子??竹笛、骨笛、铜笛、陶笛……每一支都断裂或残缺。

最中央,则是一座双人雕像:左边是老年乌尔娜,手持完整芦笛;右边却是年轻版的卡兰,手中却拿着刻刀。两人背靠背而立,脚下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碑面光滑如镜,却无一字。

晓禾走近石碑,忽然感觉掌心发热。她低头一看,掌纹竟隐隐泛出金光,与“阿婆树”叶子上的文字同源。她不由自主地将手按在碑面。

刹那间,整座大厅震动起来。十二支残笛逐一悬浮,围绕石碑旋转,发出微弱共鸣。穹顶星图开始流转,北极星位置缓缓移位,最终指向大厅东北角的一扇暗门。

与此同时,石碑表面浮现出影像??那是年轻的乌尔娜,在风沙中跋涉,肩扛芦笛,怀里紧抱着一本皮册。她走过村庄、驿站、战场、废墟,每到一处,便唱一首歌,然后蹲下身子,在地上或墙上刻下一个名字。有时人们围过来听,有时被人驱赶甚至殴打。但她始终未停。

画面切换,她在某夜偷偷回到“归名之墙”,却发现整面墙已被推倒,碎石掩埋于黄沙之下。她跪地痛哭,却仍用指甲在最后一块残砖上刻下:“吾妹卡兰,生于永初五年春,卒年不详。”

接着,影像中出现一名蒙面女子,悄然拾起那块砖,藏入怀中。她的手腕上,系着一根褪色红绳。

晓禾猛然醒悟:“那个女人……就是后来把乌尔娜遗书放进胡杨林石碑的人!她一直在守护这两个名字!”

阿依古丽喃喃道:“所以真正的‘回声使者’,从来不止一人。她们像接力一般,把记忆从一代传向下一代,哪怕付出失语、流放、死亡的代价。”

就在此时,东北角暗门无声开启。一股温热气流涌出,夹杂着淡淡的艾草香。众人举灯前行,穿过狭窄通道,来到一间密室。室内陈设简朴:一张木床,一张书桌,一盏油灯尚有余温。桌上摊开着一本日记,纸张泛黄,但字迹清晰可辨。

首页写着:

>**《守碑人手记》**

>撰者:阿?之孙女,乌尔娜第三十七代传声者

>起笔于公元2023年清明,止笔未知

晓禾一页页翻看,泪水渐盈眼眶。原来这位无名女子自幼被养母收养,养母临终前交给她两件东西:一块刻有“卡兰”二字的陶片,和一支断笛。她被告知:“你是听着亡魂哭声长大的孩子,从此以后,你要替他们说话。”

她一生隐姓埋名,辗转各地,寻找一切与“乌尔娜”、“卡兰”相关的痕迹。她修复壁画,整理残卷,甚至冒险潜入档案馆销毁的名单中抄录失踪者姓名。她建立了最初的“记忆网络”雏形,用民谣、刺绣、陶器纹样传递信息。她不敢署名,只在每个作品角落留下一根红线结。

直到十年前,她感知到“阿婆树”的觉醒,知道时机已至,便将毕生收集的资料封存于此,静待来者。

日记最后一页写道:

>“我即将离去。

>但我相信,总有一天,会有一个女人走进这间屋子,

>她会读懂我的字,听见我的沉默,

>然后继续走下去。

>如果你看到这里,请答应我一件事:

>不要只为英雄立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