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总,车已经准备好了。”是董善的秘书小陈。
董善看了眼手表,已是下午四点二十分。明天一早,他就要带队出发,前往西南。
“走吧。”董善抓起桌上的公文包,对李野说,“最后一顿饭,一起吃?”
李野犹豫了一下,点头。
两人并肩走出办公室,穿过长长的走廊。夕阳透过玻璃幕墙洒进来,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
饭局定在集团对面的老川菜馆,地方不大,但味道正宗。董善点了水煮鱼、回锅肉、夫妻肺片,还叫了一瓶泸州老窖。
“别整那些虚的。”董善倒满两杯酒,“咱俩都不是讲究人。”
李野接过酒杯,轻轻一碰:“敬你,孤身赴险。”
“孤身?”董善哈哈一笑,“我不是还有你这张底牌吗?”
两人仰头饮尽。
酒过三巡,气氛渐暖。董善忽然问道:“你说,咱们这么做,到底图个啥?”
李野一愣。
“我不是为了升官。”董善望着窗外渐渐亮起的街灯,“也不是为了钱。我就想知道,咱们中国人,能不能造出自己的好车?不用进口零件,不用看外国人脸色,堂堂正正地卖到全世界去。你说,这梦是不是太傻?”
李野心头一热。
他想起自己刚进厂时,看到工人们手工打磨发动机缸体的情景。汗水顺着安全帽边缘滴落,落在金属表面,瞬间蒸发。那种近乎虔诚的专注,让他至今难忘。
“不傻。”李野低声说,“我也想看到那一天。”
董善举起杯:“那就干了。不管前面有多少坑,咱们一起填。”
第二日清晨五点,天还未亮。
京南集团大门口,十几辆大巴整齐排列,车灯划破晨雾。上百名援建人员陆陆续续登车,有人打着哈欠,有人拎着行李箱抱怨路途遥远。
董善站在最前面,一身藏蓝色工装,背着一个旧军绿色帆布包。他没坐头车,而是上了第三辆,坐在司机后面的位置。
李野早早赶到,手里提着一个牛皮纸袋。
“给你。”他把袋子递给董善,“一分厂所有试点数据的复印件,还有我和几个技术骨干整理的操作手册。电子版我也存了U盘,贴身带着。”
董善接过,郑重地放进包里。
“保重。”李野伸出手。
董善握住,用力摇了摇:“等我的好消息。”
车队启动,轰鸣声中缓缓驶出大门。
李野站在原地,目送车辆远去,直到最后一盏尾灯消失在晨雾尽头。
他忽然觉得胸口发闷,像是有什么东西被抽走了。
手机震动。
是任纯发来的消息:“人走了?”
李野回复:“走了。”
“你觉得他能成吗?”
李野盯着屏幕良久,finally回了一句:“我不知道。但我愿意赌一次。”
三天后,西南重汽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