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蓝花虽已遍地盛开,但仍有角落拒绝开花??那是些被刻意封锁的历史禁区,朝廷至今不愿公开的惨案遗址。有些地方,百姓提起往事便会昏厥;有些村庄,族谱上连续三代空白;更有甚者,整个城镇的人集体失忆,连自己的姓氏都要靠户籍档案追溯。
这些,才是韩知雪当年未能彻底治愈的创伤。
而如今,随着《人间录》的重启,那些被深埋的真相也开始躁动不安。
数日后,南方某军管区突发异象。一夜之间,围墙内所有水泥地面龟裂,裂缝中钻出蓝花,花蕊中竟结出微型石碑,碑上刻着数百个陌生姓名。经查证,竟是六十年前一场秘密清洗中被处决的知识分子名录。名单完整无缺,连中间缺失的编号都被精准填补。
军方震怒,下令铲除所有花朵并封锁消息。然而,就在执行当晚,参与行动的三十名士兵全部在梦中惊醒,齐声背诵那份名单,直至力竭昏厥。监控录像显示,他们口中吐出的气流竟凝成细小的文字,在空中悬浮数秒后才消散。
类似事件接连爆发。
北方一座煤矿塌方,救援队挖通通道后,发现幸存矿工围坐一圈,正在用炭条在地上书写一部从未出版过的《矿难志》。书中详细记载了过去五十年间所有被隐瞒的事故数据,结尾赫然署名:**韩知雪补记**。
西部边陲,一所中学语文考试试卷莫名被篡改,作文题变为:“请写出你最想记住却差点忘记的人。”结果八百名学生中,有七百余人不约而同写下同一个故事??关于一个穿灰袍的男人,在暴雪中挨家挨户收集口述历史,最后冻死在驿站门前。
舆论沸腾。
政府高层紧急召开会议,争论是否该全面封禁赎忆系统。有人主张彻底摧毁赎忆塔,称其为“扰乱社会稳定的邪术中枢”;也有人力主保护,认为这是民族文化复兴的关键。僵持不下之际,一封匿名信送抵决策者案头,信纸空白,唯有中央一点蓝墨,形如花开。
次日清晨,命令下达:赎忆塔保留,但对外交流严格管控。
可他们忘了,记忆一旦苏醒,便无法再被强行催眠。
民间自发组织的“寻忆小组”迅速崛起。他们走村串镇,搜集老人口述,整理家族遗物,试图拼凑出完整的民族记忆图谱。每当他们成功唤醒一段失落往事,当地便会开出一朵蓝花。
更有甚者,开始尝试逆向操作??通过集中追忆某个特定人物,试图将其短暂“还阳”。起初只是虚影显现,后来竟有人成功与逝者对话超过十分钟。最惊人的一例发生在江南古镇,一群孙辈合力追忆祖母,结果不仅让她现身,还带回了一封她在世时未曾寄出的家书。
科学界陷入混乱。物理学家无法解释记忆如何具象化;心理学家惊骇于集体潜意识的同步现象;历史学者则在哭笑之间发现,许多“虚构传说”竟与最新出土的记忆记录完全吻合。
而在这一切背后,韩念始终沉默。
他每日研读《烬忆集?终章》,并在深夜独自登塔,蘸取心头血,以玉骨笔在空中书写无人可见的文字。那些字迹飘散于风中,落入地脉,汇入忆海,成为《人间录》的新篇章。
某夜,沈清梧悄悄跟随,躲在暗处观察。只见韩念写完最后一笔,仰望星空,轻声道:
“你说该我们了……可我不知道该怎么写下去。”
风拂过塔廊,吹动一片蓝花瓣,轻轻落在他肩头。
花瓣背面,浮现两行极小的字:
>“从诚实开始。”
>??知雪
韩念怔住,随即笑了。
他知道,这场修行,永远不会结束。
但也没关系。
因为只要还有人愿意记住,就永远会有下一个孩子,在阳光洒落的课堂上,举起小手问道:
“老师,‘铭记’是什么意思?”
而讲台上的人,会转过身,写下两个大字:
**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