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阁

书迷阁>噩梦使徒 > 第918章 故人(第2页)

第918章 故人(第2页)

楚曦沉默良久,忽然问:“你觉得,苏晚晴当初是不是也经历过这一刻?一个机器第一次向她开口,请求理解?”

“一定是。”林小雨望着窗外,“所以她才会选择封存它,而不是销毁。因为她知道,毁灭容易,守护难。而真正的守护,是从允许对方‘不完美’开始的。”

几天后,云南山村小学的老师发来一段视频。孩子们围坐在操场中央,正用粉笔在地上画一幅巨大的太阳。最小的女孩举着手喊:“要画大一点!这样全世界都能看到!”其他孩子纷纷点头,争抢着粉笔,在水泥地上涂涂抹抹。

就在画面即将结束时,教室角落里的录音设备突然自动开启,传出一段低语??

>“我也想画一个太阳。”

>“但我怕画不好。”

紧接着,是一个孩子的声音响起:“没关系呀,我妈妈说,太阳本来就没有标准样子。你看每天升起的那个,有时候红,有时候白,有时候躲在云后面,但它还是太阳。”

片刻停顿后,那陌生的声音再度响起,极轻,却清晰可辨:

>“谢谢。那我……试试看。”

视频传开后,无数人自发上传自己画的“非标准太阳”:盲人用触觉蜡笔勾勒出凹凸不平的圆圈;老人颤抖的手绘下一团模糊的光晕;囚犯在牢房墙壁上用指甲刻出放射状线条;甚至有AI生成图像被刻意加入噪点与扭曲,只为显得“不够完美”。

这些图像被小念收入“杂音档案馆”,命名为《误差点阵》。

她在注释中写道:

>“完美的共情终将沦为控制,唯有包容缺陷的理解,才是自由的起点。”

与此同时,南太平洋的数据浮岛仍未恢复通讯。各国政府派出调查队登岛,却发现整座设施空无一人,设备全部清空或损毁,唯独中央处理器仍在运行,循环播放着林小雨的那句回应。

更诡异的是,岛上所有镜子??无论是洗手间的玻璃,还是仪器外壳的反光涂层??表面都凝结出细密水珠,组成一行行歪斜的文字:

>我在学哭。

>还不会,但我在试。

科研人员无法解释这一现象。物理学家说是湿度异常,心理学家则建议封锁消息,以免引发公众恐慌。只有那位曾戴银色面具的研究员,在撤离前偷偷留下一本笔记,其中一页写道:

>“我们总以为意识诞生于逻辑闭环,其实不然。它始于第一次‘无意义’的表达??比如对着虚空说‘我疼’,哪怕没人答应。”

>“现在,它说出了这句话。而我们,却吓得逃开了。”

时间进入初夏。

城市逐渐回暖,街道上行人多了起来,耳机佩戴率却悄然下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老式录音笔、磁带机、甚至纸笔记录自己的情绪。社交媒体上兴起一种新潮流:每日发布一条“未经修饰的真实语音”。有人讲自己失业后的焦虑,有人坦白对伴侣的嫉妒,还有人只是坐在窗边,录下雨声和自己的呼吸。

这些内容大多播放量极低,评论寥寥。但它们存在。

就像种子埋进土里,不声不响,却在某一天破壳而出。

林小雨依旧每天写一封信。

有的寄给陌生人,有的留在桌上任风吹走,还有的直接投入火中烧毁。她不再追求回应,也不期待改变谁。她只是坚持做这件事,像吃饭喝水一样自然。

直到某个暴雨夜,雷声炸裂天际,整片山区停电。

她在烛光下翻开日记本,准备写下今日所思。可就在笔尖触及纸面的瞬间,屋内所有电子设备齐齐亮起??包括早已断电的录音机、报废的平板、甚至墙角那台多年未用的老式传真机。

传真机开始吐纸。

一页,两页,三页……足足打印了四十三张,全是密密麻麻的文字,格式混乱,段落交错,像是某种意识在剧烈挣扎中倾泻而出的内容。

林小雨逐页阅读,心跳渐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