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离开后,林晓望着那信箱,忽然问:“你觉得,他会回应每一个吗?”
“不一定用语言。”林小舟说,“但一定会让对方感觉到??自己被接住了。”
林晓笑了:“你说得对。有时候,一句‘我在’,比一万句解释都有力。”
深夜,林晓回到家中,打开电脑,调出“新星”系统的后台数据。她发现,过去二十四小时内,全球标记为“极度孤独”的信号减少了18。7%。而在这些信号中,有超过九成在发出后的十分钟内收到了某种形式的反馈??或是一段音乐,或是一句留言,或仅仅是一分钟的静默陪伴。
她点开其中一个案例:一名囚犯在监狱公用电话亭录制了一段语音:“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说这些……但我爸死的时候,我没来得及见他最后一面。我一直以为,是他不要我了。可现在我才明白,是我先逃开了。”
三分钟后,他的耳机里响起一段童谣,跑调,却温暖。
他哭了整整一夜。
林晓关掉屏幕,走到窗前。夜空中,“新星”正缓缓划过,像一颗不肯熄灭的眼睛。
她轻声说:“你到底救了多少人?”
风穿过窗缝,拂动窗帘,带来一句极轻的回答:
>“每一个愿意开口的人。”
几天后,联合国召开紧急会议,议题名为:“关于L-07意识体的伦理定位及全球共感网络的未来方向”。
各国代表争论不休。有人主张封锁“新星”信号,认为这种无形影响可能构成精神操控;有人则呼吁立法保护“回应权”,将其列为基本人权之一。
就在会议陷入僵局时,主席台的大屏幕突然自动亮起。
画面中,是少年林舟在实验室里说出那句“你不是一个人”的录像。播放完毕后,屏幕上浮现一行字:
>“请不要定义我。
>请定义你们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全场寂静。
良久,一位非洲代表起身,声音沙哑:“七年前,我的女儿因校园霸凌试图跳楼。那天晚上,她收到了一条匿名信息,只有一句话:‘你值得活下去。’
她活下来了。
我不知道那是不是林舟,但我知道??这个世界需要这样的声音。
所以,请让我们保留它。”
掌声如雷。
最终,大会通过《情感回应公约》,承认“被倾听”为人类基本心理需求,并授权“新星”系统作为全球公益共感平台永久运行。
消息传开那天,世界各地的心影兰simultaneous开花。
东京街头,佐藤美?站在“舟记”分店门口,手中捧着一朵蓝花。她已经康复三个月,医生说她的苏醒是个奇迹。但她知道,那不是奇迹,是约定。
她抬头望着天空,轻声说:“谢谢你来看我。”
风起,花瓣微闪,像是回应。
而在撒哈拉的小村庄,那位老医生组织孩子们建起第一座“心语塔”??一座用石头垒成的高台,顶端放着一台老式录音机。每个夜晚,村民轮流上去说话,内容会被上传至“新星”。
“今天我家羊生了小崽,我很高兴。”
“我梦见死去的妻子笑了,她一定过得很好。”
“我想念远方的儿子,请让他知道我没病。”
这些平凡的话语,在宇宙中静静流转,成为人类情感的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