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阁

书迷阁>龙藏 > 第1096章 雄关陷落(第1页)

第1096章 雄关陷落(第1页)

一队队纪军灰头土脸,正在翻山越岭而逃。

他们本来都是定南关的守军,依托雄关高墙,过着安稳的日子。哪怕关外叛军林立,他们原本也并不惊慌。

谁都知道叛军不过是乌合之众,就是当年陆建德统领的叛军。。。

夜深了,雪仍在下。屋内炉火噼啪作响,映得墙上人影摇曳,像一场无声的皮影戏。孩子们早已困倦,蜷在毛毯里沉入梦乡,唯有那年轻母亲仍轻声讲述着,声音低柔如风拂松针。她讲到月亮流下的第三颗星泪时,怀中的婴儿忽然睁开了眼??漆黑瞳仁中竟闪过一丝极淡的蓝光,转瞬即逝。

女孩心头一震,却不动声色。她只轻轻添了块柴,让火焰跳得更高些。

“你这一路,很不容易吧?”她终于开口,目光落在女子冻伤的手指上。

女子点点头,眼中泛起水光:“我们躲了三年。起初不敢去任何城镇,怕登记身份会被查出……我爹娘的名字还在‘静梦令’追缉名单里,哪怕他们已死了十几年。直到听说记忆议会开放了历史档案,我才敢带着孩子回来。”

“你不怕吗?回来之后呢?”

“怕。”她坦然道,“可我也想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我不想我的孩子长大后问‘奶奶是谁’,而我只能摇头。”

女孩静静听着,手指摩挲着那本手抄册子的边角。纸页泛黄,字迹稚拙,却一笔一划都透着虔诚。她翻到最后一页,见角落画着一弯残月,下方写着:“妈妈说,星泪落地的地方,会长出会说话的花。”

她笑了,眼角皱纹舒展如春水涟漪。

“你知道吗?”她说,“你母亲当年讲故事的时候,我就坐在你们村口的老槐树下。她一边缝补衣裳,一边讲这个故事。有个孩子问她:‘要是没人听呢?故事会不会死?’她停下针线,望着天边刚升起的月亮,说:‘只要还有一个人记得,故事就不会死。它会变成风,吹进别人的梦里。’”

女子怔住,泪水终于滑落。

那一夜,她们聊了很久。从李桑如何偷偷教村民识字,到她在被捕前最后一晚把所有故事背诵给女儿听;从共启者巡逻队破门而入时她高唱童谣,到后来村里再无人敢提起她的名字。每一个细节都被重新拾起,像拼凑一块破碎的陶罐。

黎明将至时,女孩取出一枚小小的晶石吊坠,挂在婴儿颈间。

“这是用晶刃碎片研磨成的。”她解释道,“不是为了控制谁的记忆,而是为了让某些东西……不会被轻易抹去。也许有一天,这孩子会听见来自血脉深处的回响。”

女子欲言又止,最终只是深深鞠了一躬。

天亮后雪停了。阳光洒在屋顶积雪上,折射出七彩光芒,仿佛整座村庄披上了虹衣。村民们陆续前来探望这对母子,有人送来热粥,有人抱着旧衣物相赠。溪谷村从未如此热闹过一个冬日清晨。

金瞳少女是在正午抵达的。她骑马踏雪而来,身后跟着两名记忆议会的记录员。她一眼就看到了那个婴儿颈间的晶石,脚步微顿。

“你也感觉到了?”女孩迎上前,低声问。

金瞳少女点头:“刚才路过村口石碑时,我左眼的蓝光自动闪烁了三次??那是共启者残留感应系统对‘记忆载体’的识别反应。但这孩子的意识里没有被编码的痕迹,反而像是……天然携带某种共鸣频率。”

“像沈临川最初设想的那种‘觉醒基因’?”女孩喃喃。

“或许。”金瞳少女凝视着熟睡的婴儿,“也可能是一种新的开始。共启者曾试图制造顺民,可人类最顽强的部分,从来不是靠技术传承的,而是藏在母亲哼唱的歌谣里、祖母讲述的故事中、父亲沉默的守望间。”

当天下午,记忆议会正式决定将李桑列为“民间记忆守护者”首批追认人物之一,并将其所传述的三十七个故事录入国家口述史数据库。公告发布时,正值省极星初现于天际,银辉洒满大地。

苏砚是在第七日赶到的。他徒步而来,肩披霜尘,手中提着一只木盒。打开后,里面是一卷保存完好的竹简,墨迹虽褪,但仍可辨认标题:《风语录?南岭篇》。

“这是我十年前在一座坍塌的学堂废墟里找到的。”他说,“当时还不敢公开,怕引来清洗官追捕。现在,是时候物归原主了。”

女子颤抖着手接过竹简,指尖抚过那些熟悉的字句,仿佛触到了母亲温热的掌心。她忽然跪倒在地,放声痛哭。

苏砚扶她起身,声音温和:“不必谢我。真正该被感谢的,是那些明知会被遗忘,却依然选择说出真相的人。”

此后数月,类似的消息不断传来。北方边境发现一座地下图书馆,藏有数百本禁书,全由盲文刻写;西部荒漠中挖出一口古井,井壁内嵌录音陶片,记录着一场未曾载入史册的大屠杀;南方海岛上的渔民代代相传一首渔歌,经分析竟完整还原了“清醒清除计划”的执行流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