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阁

书迷阁>穿越大明,我要逆天改命 > 第2427章(第1页)

第2427章(第1页)

第2427章

报纸的流通,激发了民众的求知欲;而扫盲运动的推行,则为这一切提供了可能。

朱兴明以他超越时代的眼光和强大的意志力,推动着这个古老的帝国,向着一个更加开放、更有活力的方向,缓慢而坚定地转型。

他知道,这条路很长,很艰难,但他相信,唯有开启民智,方能奠定万世不拔之基。帝国的未来,终究要寄托于这些开始觉醒的、亿万普通百姓的身上。

扫盲运动的星火在乡村点燃,民办报纸的活力在街巷涌动。

大明帝国仿佛一株老树,在朱兴明这位园丁的精心培育下,不断萌发着新的枝桠,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

然而,朱兴明的目光并未停留在文教与言路的表层,他深知,一个国家的真正强盛,离不开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不断进步的技艺力量。

那些曾被历代士大夫鄙夷为“奇技淫巧”的工匠之术,在他看来,恰恰是推动时代车轮向前滚动的关键。

一场旨在激发全民创造热情、推动技术革新的风暴,在皇帝的意志下,席卷了整个大明。

在短短半年内,朱兴明力排众议,连续颁布了十七道措辞恳切、奖励丰厚的圣旨,其核心只有一个——鼓励科技发明!

“朕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古之圣人,亦观蛛网而制绳,察鱼翔而造舟。今特谕天下:凡我大明子民,不拘士农工商,无论身份贵贱,若能格物致知,有所创制,或改良旧器,或发明新物,有益于国计民生者,经有司验明实效,朝廷必以重金奖赏,赐予殊荣!”

“设‘格物院’于京城,广纳天下巧匠奇才,专司研讨技艺,验证发明。各州府亦需留意举荐此类人才!”

“凡献利国利民之重大发明者,朕将亲授‘大明功勋勋章’,分三等,以彰其功,光耀门楣!其专利,受朝廷保护,准其独家经营若干年!”

这一道道圣旨,如同惊雷,炸响在沉寂已久的工匠阶层心头,也震动了整个社会。

那些终日与斧凿、炉火、机杼为伍,被视为“下九流”的匠人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们的手艺,他们的巧思,竟然能得到皇帝如此高的认可,甚至可能获得无上的荣耀和实实在在的利益?

起初,是观望和怀疑。但很快,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出现并得到重赏后,巨大的热情被瞬间点燃了!

第一个引发轰动的发明,来自京城一位姓黄的陶瓷匠人。

黄师傅世代以烧制琉璃瓦为生,技艺精湛。

他家中茅厕污秽,夏日臭气熏天,深受其扰。受皇帝鼓励发明的圣旨激励,他萌生了一个念头:能否制作一个能用水冲走污物的洁具?

他苦思冥想,反复试验。首先,他需要一种质地紧密、不渗水、且能承受水冲的材质。

他想到了烧制瓷器。但普通的瓷质洁具形状复杂,烧制极易变形开裂。他试验了上百种粘土配比和釉料配方,调整了无数次窑温曲线,烧毁了不知多少试验品,几乎耗尽了家财。

关键的突破在于“虹吸原理”。黄师傅在一次清洗鱼缸时,无意中用一根皮管利用虹吸效应抽走了脏水。他灵光一闪!能否在洁具内部设计一个类似的结构,在水冲下的瞬间形成虹吸,从而强力地将污物吸走?

没错,就是皮管。

橡胶产业在大明已经形成规模,许多马车的车胎都换成了实心橡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